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寒门枭士》最新章节。
d高高矗立的军旗,紧接着便看见了一望无际的营帐。这时,李纲跟上李延庆,压低声音问道:“这支军队谁为主将”“官家的本意是让厢都指挥使王道齐出任主帅,但高太尉不同意,后来决定由他亲自担任主帅。”李纲沉吟一下又道:“太子殿下的意思,这支军队最好由你来亲自来训练。”李延庆摇了摇头,“我坐镇训练这支军队恐怕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我建议最好由种师中坐镇,我会尽量多花时间过来指导。”“种师中还在河北,他过来主持训练恐怕不太现实,太子的意思是,如果你无法来坐镇,那就让张叔夜来坐镇”“张副帅现在在京城”李纲点点头,“他刚调回来,出任枢密院副使,其实是被贬黜了,但他来坐镇军营也是名正言顺。”“这个恐怕要官家同意才行,目前名义还是高太尉为主帅,其实高太尉倒会听从太子殿下的意见,关键还是官家那边。”李纲也很无奈,官家对太子异常提防,绝不会让太子染指军队,否则就不会想让童贯派系的王道齐来出任主帅了,让张叔夜出任主帅,恐怕官家也不会答应,这件事还真不好办。“但太子殿下还是希望由你来主导,有没有什么折中的办法”李延庆淡淡一笑,“我倒有一个建议,不如让上将军曹俨来坐镇,当然,前提是官家要同意。”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诀一行人来到军营门前,三名统制率领一众将领出营迎接,三名统制都是禁军中的资深将领,一个是金枪将徐宁,一个是双枪将董平,另一个则是神箭将张清。徐宁一直是禁军金枪班教头,为人低调谦虚,深得高俅的赏识,都一步步被提拔为正五品的步兵都指挥使,这次更是让他统领左军一万人,也是破格提拔了。董平是高俅的心腹大将,年近五十岁,资历很深,参加了剿灭方腊之战,积功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正四品高官,这次统领中军一万人。另一员统制便是神箭将张清,他只有三十余岁,官任左卫将军、骑兵都指挥使,不过他向家的女婿,后台颇硬,所以也被破格提拔,统领右军一万人。这三员大将形成了这支三万禁军的骨干,但新北军的主帅都统制却没有正式任命,目前由高俅兼任。“参见太尉,参见同知,参见王侍郎”三名大将一起躬身施礼,不过他们却没有注意到李延庆也来了,徐宁看见李延庆,不由愣了一下,李延庆现任开封尹,应该和新北军没有关系才对啊高俅笑呵呵介绍道:“这次成立新北军,正是李府尹的建议,他目前是京城唯一统领大军和金兵打过攻城战的高官,所以我向官家建议,由李府尹协助指点大家的训练。”无论徐宁还是董平,他们都在官场中打滚多年,两人心里都明白,这个时候成立新北军,实际上就是配合太子的备战,而李延庆明明是开封府尹,却参与进这件事,不用说他们也能猜到,李延庆其实是太子的代表,他才是这支军队的真正主导者。张清虽然反应弱了一点,但他会唯董平马首是瞻,三人连忙又向李延庆躬身行礼,“参见李府尹”李延庆在太原都是都统制,官职比他们高一级,他完全可以接受三人的行礼,李延庆微微笑道:“三位将军请免礼”董平连忙道:“各位主官请进营”众人在一班将领的簇拥下进了大营,大营内广袤的演武场上,三万士兵正分为十几个方阵训练阵法,喊杀声如雷。他们来到中军大帐,分别落座,高俅作为相国、枢密使,同时也是新北军的名义主帅,他的地位最高,坐在帅位上,其他高深、李纲和李延庆则分别坐在两边,而徐宁等一班将领,则列队站在帅案前方,等待主帅的训话。高俅轻轻咳嗽一声,缓缓道:“大家想必也知道,官家批准成立新北军,主要目的是针对性地训练守城防御,金兵还会不会南南侵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这就是成立新北军的初衷,一旦金兵兵临城下,我们就是京城最后的守卫者,所以官家希望在两个月内,将新北军训练成为堪比太原保卫战一样的精锐之军,官家已赋予我大权,并赐尚方天子剑,所以涉及新北军一切军务都我能做主,不用再请示官家。”李纲心中微微有些失望,高俅这番话的意思,就是不希望再有人插手新北军,恐怕太子想接管新北军的计划要落空了。虽然李纲一再向李延庆强调,太子希望他坐镇新北军,但李纲却很清楚太子打的如意算盘,李延庆不是军议堂成员,有可能会被官家接受为新北军的都统制,但李延庆坐镇新北军只是第一步,只要李延庆坐镇新北军,那军议堂就可以通过安插文官的方式来掌控军务,从而使太子完全控制这支新军。可惜太子如意算盘打得虽妙,却并不容易实现,首先是李延庆不肯直接接手这支军队,他更愿意间接控制,甚至不惜推出曹俨来出任都统制,其次,高俅似乎也不希望其他人来染指这支军队,所以他表示自己愿意坐实新北军都统制之职,那么太子想控制这支新军,也只能和高俅打交道了。这时,高俅又道:“关于具体的训练方案,大家都是军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包括我高俅也有自己的训练心得,如果每人都搞自己的训练,那就不必只成立一支新北军了,成立十支、二十支都可以,但这绝对不行,新北军内只准有一种训练方案,这种方案一经实施就不得更改,有不满者,要么就用脖子试一试尚方天子剑,要么就收拾铺盖滚出新北军。”说到这里,高俅停了下来,目光严厉地扫视众人,众人都低下头,没有人说话。高俅又继续道:“这次新北军的训练方案由李府尹来决定,下面我让李府尹给大家具体说一说。”李延庆站起身笑道:“本来以为当了文官可以不用再为了军队的事情烦恼了,但没法子,又被高太尉抓了壮丁,那我就提一点建议吧”李延庆虽然语气比较客气,但高俅的硬话已经说出来了,他就不能太过于随意,否则就是对高俅的不敬了。所以李延庆在说了两句客气话后,他的态度也变得严肃起来,对众人道:“金兵十五万大军攻打太原城,整整历时九天,发动攻城战十七次,其中三次夜战,共损失了云梯五百余架,巢车上百部,先后阵亡五万人出头,最终饮恨于太原城下,而守城宋军也伤亡六千余人,民夫伤亡近万,宋军之所以在太原保卫战获得胜利,原因有很多,我总结为三大点,一是防御备战的各种细节做到了极致,打个比方,我们的投石机是五年前就装备好,一直存放在仓库内,直接运上城头就可以使用,但我们还是将投石机再增加一次绑缚,以防止绳索因年久的变得松脆,这就是细节,否则很容易造成投掷失败而使震天雷在城内爆炸的严重后果”所有人都在认真听取李延庆的经验介绍,包括李纲,他的后背不断冒出冷汗,相比太原城的防御准备,他才发现他们的防御准备实在太粗糙,简直漏洞百出。李延庆又继续道:“第二个原因就是守城军队十分精锐,不过我要告诉大家,这支可以以一敌三的守城军队绝大部分都是由乡兵训练而成,最短的训练两个月,他们就脱胎换骨,战斗力极强,那么是怎么训练成功的就只有三个字:真、严、狠,真是指实战模拟,在模拟实战训练中,一共死了六十四人,一部分是从城头掉下去摔死,一部分是被木刀砍中要害而死,受伤者更达数百人,正是实战模拟训练,才使士兵迅速成长起来;第二个字是严,那就是军纪严厉,我告诉各位,死亡的六十四人中,有八个人是因为三次训练连续偷懒而被当众打三百军棍杖毙,没有严厉、严明的军纪,是不可能练出精锐之军;第三个字是狠,是指训练强度,每天训练八个时辰,从早到晚不停,这样士兵的体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在太原保卫战中,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和敌军鏖战,大家都承受住了,金兵却受不了而崩溃,后期再没有攻城战,最后不得不撤退,所以高太尉采用了我的方案,那我同样会用训练太原乡兵的办法来训练京城禁军,希望大家争气一点,一个月就脱胎换骨,别连乡兵都比不上。”李延庆一番话说完,几乎所有的大将都惊得变了脸色,连高俅也被惊得目瞪口呆。这哪里是训练,这分明就是地府里的十八般酷刑。第七百一十章 军营初训尽管李延庆提出的极为苛刻的训练条件,让众人难以适应,但最终,高俅还是拍板接受了李延庆的方案,既然有言在先,他就不好再出尔反尔,况且他也希望能练出一支精锐之军,这些年,禁军的战力保守诟病,他也压力极大。在随后举行的军内闭门部署议事上,高俅兑现了他的承诺,将军队划分为三百小营,每营的部将由李延庆的亲兵出任。做出了这个安排,众人都明白了这支军队的真正指挥者。“李府尹觉得真没有希望了吗”大帐内,李纲还是有点不甘心,这支军队指挥权如果不在自己人手中,他始终还是有些耿耿于怀,而且回去也没法向太子交代。他更担心一旦官家南撤,很有可能会把这支刚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军带走。李延庆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李纲不知道高俅已暗中向太子效忠了,他还认为高俅是天子赵佶的忠实走狗。李延庆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道:“高太尉已经向太子殿下效忠了。”李纲一怔,“你说什么”“高太尉把自己的佩剑交给了太子殿下,我是中间人。”李纲这才明白了李延庆的意思,他顿时大喜,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就是昨天上午,我把他的佩剑亲手交给了太子殿下,此事比较隐秘,太子殿下不希望太多人知道。”李纲顿时长长松了口气,“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昨晚我为这件事几乎一夜未睡。”“你现在知道也不晚”李延庆心中也轻快下来,他之前随口说让曹俨来当都统制,现在想想也不可能,曹俨现在担负着整个家族的安危,家族中各种事务都要他亲力亲为,他哪有时间来挂这个有名无实的头衔。但这只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而更重要的客观原因是高俅不愿意让出主帅之位,这并不是说高俅不愿放权,而是他唯恐放权会引起官家的猜忌,这对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所以高俅宁可暗中投靠太子赵桓,也在在明面上维持他在官家心中忠心耿耿的地位,这也是高俅答应李延庆亲兵入营的真正原因,他不可能一点利益都不让出来。下午时分,演武场上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实战训练,只见演武场上尘土遮天蔽日,两千名士兵手执木刀木枪在演武场上厮杀,数十名骑兵则在人群中裁判,不断将已中枪或者中刀的士兵清理出去。在旁边临时搭建的木台上,一群高官正在旁边这第一场实战演练,高俅看得颇为满意,这些士兵非常卖力,一个个都是拼了命在和对方厮杀,在他记忆中,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这么精彩的演练了。“李府尹感觉如何”高俅笑着问旁边的李延庆。李延庆对两支军队的演练有点不以为然,他看得出这些士兵故意表现得成分居多,并不是为了捍卫某种荣誉而战。一旦观战的高官们都离去,这些士兵还有没有兴致打下去倒成问题了。其中的原因李延庆心里也清楚,这些禁军都是老兵油子了,远没有乡兵单纯,单纯地靠捍卫集体荣誉估计够呛,或许只能靠重赏激励才能调动一点士兵们的积极性。“李府尹有什么建议尽管说”高俅看出了李延庆眼中的犹豫,他心中明白,这种犹豫其实就是不满,只是人家顾及自己面子没有指出来罢了。高俅又将徐宁、董平和张清三人叫上来,一起听李延庆的建议。李延庆微微一笑问道:“这些弟兄,喝过血没”三人对望一眼,脸上都有点不自然起来,三人中只有张清跟随高俅去打过梁山,还是大败而归。至于徐宁和董平都是教头出头,虽然他们手上也有人命,但和李延庆所说的喝过血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家问的是有没有上过战场。连徐宁和董平都没有上过战场,更何况这这些士兵,董平要面子,他还在斟酌该怎么回答,徐宁却是个爽快人,他摇摇头道:“没有,这帮龟儿子都是喝汴河水长大的,滋润得很,哪里喝过血”喝汴河水长大是京城人的一种自称,就像后世京城人说自己是皇城根儿长大的一样。徐宁这话使董平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他们三人虽然都是统制,但论官阶却是董平为遵,之前高俅介绍也是从董平开始,其实这就是潜意识告诉李延庆,这支军队以董平为首,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寒门枭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