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公子不妨让郑人领教领教我等蔡人的厉害,如若不能,则以君上的安危为务,切不可贪功冒进。”黥丑父对于教训郑人的事,并未抱太大希望,只是因为身处的位置,让他必须得提一嘴,不然的话,都被人打到家里来了,身为主人家的大管家还不谈报仇的事,这容易被人视为不忠。公子缶虽然不知道黥丑父是如何得出郑人要离去的这个结论,但是还是选择了相信。“黥大夫放心,缶定会安全的将君上接回来,至于那千余郑人,必不使其走脱一人”公子缶自信满满的道。在他看来,没有了自家君上的制肘,又是在主场,击败这千余郑国士卒,不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吗黥丑父闻言,叹了口气,道“公子切莫大意,前日有三百乘郑军借道,今日应该已到上蔡,故而,公子面对的不是千余郑军士卒,而是七千余郑军士卒”公子缶闻言一滞,道:“我蔡国士卒也不过万余,郑虽千乘强国,士卒之数至多也不过二万余,今贸然出动近四成士卒,究竟所为者何”黥丑父默然无语,良久,道:“不知,或许只有君上回来了,方能解答公子的疑惑”公子缶感觉心情沉重,再也没有想要把郑忽一行留下的心思了。郑忽领着士卒刚出宫室,便看到黥丑父和公子缶已经带着士卒在宫门外不远的地方等候。看着黥丑父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郑忽就来气,昨天第一批进城的士卒全被这老货命人用酒给灌醉,这老货为了对付郑忽这些人也算是下了血本。要知道,此时喝酒也是一种享受,除了王侯、卿大夫等高级贵族,普通的士在平常都很少能喝到酒,更别谈普通的国人了。像周初周公旦下令戒酒,在其所下的命令酒诰中说“饮惟祀,德将无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意即,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能饮酒,要爱惜粮食。而后来的越王勾践为了实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大略,鼓励国人生育,将酒作为奖品,下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由此可见,酒在此时绝对是个稀罕物,不像战国时期,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社会的产出增加,能大批量的生产酒,例如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谈到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这活脱脱就是三个大酒鬼基情满满的故事。而现在,连卖酒的地方都没有,普通的国人也只能在祭祀先祖和重大礼仪活动中尝到酒的味道,平常太多国人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来的多余粮食酿酒,也就郑忽这种地主家的儿子有闲心张罗着酿酒,不过郑忽酿的酒也不是给普通人喝的,他是有战略目的的。所以,当第一批进城的士卒看到蔡人提供的酒时,瞬间就红眼了,只觉得这蔡国人太热情了,浑然忘记了此行的目的。昨天晚上,当郑忽看到这群醉醺醺的酒鬼被送过来,心中这叫一个气,生气的同时也暗自庆幸,得亏没有按照这老货的剧本来,不然的话,自己这群人真的就危险了。这老货原本就是存着将郑军士卒拖垮的念头,按照这老货的剧本,先让一批郑军士卒进城,拖的时间越久,城外郑军士卒的心中就会更加焦躁和不平衡,到时,局面根本不是靠郑忽的几条命令能掌控的了的。郑军一旦引发骚乱,他就可以趁势救出自家君上。不得不说,整个计策完美的利用了郑军士卒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之后,疲惫的生理、心理状态。也得亏郑忽当时当机立断,要不然,后果可想而知。“不知执政卿和大司马为何事而来”郑忽脸上没有丝毫的不虞之色,笑呵呵的对二人行礼道。“听闻君上要出城狩猎,吾和大司马特地来陪同”卿丑父和公子缶同时回礼,然后道。郑忽闻言,不置可否,他觉得这两人来监视自己这些人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无所谓了,监视就监视吧,无论怎么说,总归是逃不掉这一遭的,与其逃避,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让他们监视。“既如此,那就同去罢”郑忽痛快的回答让二人微微一愣,他们实在没有想到郑忽会这么容易被说服。第七十五章 将谋伐郑上蔡依岗山,临汝水,不但位置极佳,风水极好,而且经过数代人的修缮,极为坚固,城中共有城门九座,除南面三座外,东西北各两座。在这九门之中,唯有北边的第二座城门附近有可供大军驻扎的空地,故而,郑忽领着本国士卒浩浩荡荡的从上蔡宫室直奔上蔡北二门而去。刚至城门处,郑忽一行便被两名身着曲裾深衣的年轻人拦住了去路。同行的士卒对这二人盘查询问之后,很快的就将二人带到了郑忽面前。看着面前的二人,郑忽道:“吾听人言,说汝二人是从新郑而来”二人闻声称是。“是郑人”郑忽又再次问道。二人肯定的点点头。“既是郑人,为何拦我去路”“世子容禀,某二人是奉泄大夫之命前来向世子通传,泄大夫已在城外等候世子多时了”其中一人对郑忽道。郑忽点点头,算是认同了此人的说法,因为这种事情做不得假,只要到城外一观,便知真假。而旁边的蔡侯听完郑忽和这二人的对话,目光中的怨毒之色一闪而过,他知道自己的苦日子马上就到头了,到时一旦脱困,他一定要让郑忽和郑国付出血的代价。果然,刚出城门,郑忽便看到有一年岁和自己相仿,甲胄俱全,虽说不上威武,却也显得比较健壮,肤色算不上白,也算不得黑,刀削的面容,给人一种坚毅之感。郑忽知道,这便是自己的堂兄泄驾了。未等郑忽开口,泄驾便站在车上隔着老远朝郑忽行了一礼,道:“曼伯,却是好久不见了,为兄可在此等候多时了”郑忽闻言一愣,瞬间反应了过来,他的字是曼伯,这事他都快给忘了。委实是很少有人这么称呼他。古时名和字是分开的,用法自然也有差别,名一般是长辈、尊者直呼,关系好的同辈私底下也可以呼名,但是在公开场合,同辈之间一般相互称字,以示尊重。郑忽自穿越以来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和他地位差不多的同辈,所以,自然也就没听到过有人叫他的字。“竟是泄兄亲自前来,忽有失远迎啊”郑忽回了一礼,笑道。“你这小子,什么时候还学会和我客气了起来”泄驾摇摇头,笑骂道。待车马停到泄驾车马近前,郑忽小声的问道:“泄兄此来,带了多少兵马”泄驾伸出了三根手指。“三千”泄驾摇头,道:“三百乘”“可还够曼伯驱使”“足够了,还请泄兄带路”泄驾闻言深深的看了一眼和郑忽同乘一辆车的蔡侯,刚才他光顾着和郑忽叙旧了,没有注意到郑忽的身边,现在看到郑忽身边的蔡侯,观其着装,看其气度,定是一位贵人无疑,只是不知此人是谁。刚想开口向郑忽询问,却听郑忽道:“泄兄不必多问,此地非久留之地,还是赶紧离开得好”泄驾的目光从蔡侯身上移开,看向郑忽,余光不自觉的落在郑忽身后,突然发现一群蔡国士卒正匆匆往此地赶来。于是,泄驾知道,可能是真出事了,是以再不多言,命御调转马头,带着郑忽一行朝大军所在地赶去。郑军驻扎地距上蔡城门不远,几个呼吸间,陈戎已驾马跨进辕门。待车马停稳,郑忽直接跳下战车,对泄驾道:“泄兄,此事刻不容缓,具体经过,我在路上再与你细细道来,现在立刻命令大军拔营,准备撤离此地。”泄驾神色肃穆的听郑忽说完,未置一言,一丝不差的将郑忽的命令传达下去。半个时辰后,大军已经整装待发,郑忽反复确认没有任何差错之后才命人将蔡侯放归。蔡侯黑着脸被黥丑父和公子缶迎回。公子缶请战“君上,臣请出兵去教训教训这些该死的郑人”蔡侯摆摆手“此事容后再谈,先回宫吧”他虽然恨郑忽,但是也知道,仅凭蔡军士卒根本不是郑军士卒的对手,他需要回去和大臣们好好讨论一下拉那些帮手来助阵。看到蔡侯没有失去理智,黥丑父和公子都暗自舒了口气。“君上,难道就这样算了”公子继续问道。蔡侯瞥了他一眼,道:“当然不能就这样算了。”黥丑父适时的问了句“君上,究竟发生了何事”蔡侯这才将两国诸侯相会之时发生的事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当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蔡侯将自己因无心抵抗被擒讲成自己率人拼死抵抗,奈何人少势微,最终不幸被擒。接着,蔡侯告知了一个对黥丑父有致命打击的消息,他的嫡长子黥守因为保护自己,被郑忽杀害。黥丑父闻言,整个人瞬间僵在了原地,之后,整个身体便犹如筛子般颤个不停。蔡侯见状,急忙安慰了几句,公子缶亦上前安慰。黥丑父的情绪这才缓缓安定下来,不过目光中的仇恨却是让人一阵心悸。“君上,郑人既无信,我等反悔又有何不可”公子缶拱手对蔡侯道。蔡侯嗤笑一声,自顾自的道:“缶兄真以为寡人没想过,先不说盟书已签,单是我千余国人还在郑人手中,国人久不归,我何面目立于上蔡宫中”公子讪讪一笑,“是臣失言了”“而今的当务之急是将国人迎回,然后再联合列国伐郑,以报今日之辱”话到最后,蔡侯几乎是狠咬着牙,从牙缝里发出的声音。黥丑父,收拾了下情绪,对蔡侯道:“君上既存伐郑之心,应立刻派人联络宋、陈、卫、鲁四国,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联合郑国周边的小国,然后再上报天子,征得天子的同意,打出中原苦郑久矣的旗号,届时,名正言顺,必可一战而雪今日之耻”蔡侯闻听黥丑父之言,大喜过望,他自己都没有考虑这么周详。“黥大夫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大夫去主持。”蔡侯直接给黥丑父下了命令。“唯臣必不敢教君上失望”满脑子都是复仇思想的黥丑父对蔡侯保证道。第七十六章 收割之时1上蔡距洪水最多也不过二十来公里,为了防止蔡人偷袭,郑忽和泄驾并未带领士卒急行,而是选择了缓行,求稳为主。即便是这样,七千大军也在两个半时辰之后抵达了洪水南侧,远远的望着河畔旁丛生的苇次和杂草,郑忽和泄驾相视一笑。大军只要跨过这条洪水,那么洪水以北的土地即刻就将归郑所有。数日的筹谋苦算,甚至不惜深入虎穴,郑忽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终于到了收割的时候了”这是郑忽此时颇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大军准备渡河”郑忽下命令道。在路上,泄驾已经将大军的指挥权移交给郑忽,所以,此时由郑忽发号施令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命令刚下未久,却有郑军士卒领着一人前来见郑忽,观其甲衣彩绘,应是蔡军士卒。“见过世子”郑忽示意此人不必多礼,“可有事”他也不知道这突然冒出来的蔡军士卒有何目的,只能若无其事的问道。“昨日小行人临行前让某在此看守船只,以供贵军回返之用,世子此时可是要渡河”此人虽然疑惑郑军为何回返的如此之快,但是依旧在尽心竭力的履行其职责。郑忽闻言,对此人笑了笑,道:“那就有劳了”“不敢”此人回道,态度颇为谦逊,而后便离去,协助郑军渡河。“泄兄昨日便是在此处渡河”郑忽看着此人远去的身影,笑着问道。“然也此处向西一里左右便是汝水,昨日那蔡国小行人可没少跟为兄讲这蔡国和其周边的人情风物。”“那泄兄可有什么收获”郑忽随口问道。泄驾嗤笑一声,“能有什么收获无非是些民俗怪谈,消磨时间罢了,为兄倒是想听其地理,可是人家从不涉及,偶有牵涉,也是只言带过”“泄兄却是有些贪心了,这一国地理本就是立国之本,怎可轻言授受,况且郑与蔡交兵又时常兵戈相向,允吾等借道已是恩赐,若是再授其地理,蔡人敢授,泄兄也未必敢信啊”郑忽笑呵呵的道。泄驾赞同的点点头“谁说不是啊昨日那蔡小行人若真谈其国地理,为兄反倒会以为其人存心不良。”“这就是了”说着,二人从车上下来,准备登船渡河。洪水发源于申国境内的伏牛山余脉,流经申、柏、蔡、沈四国,因其河形状上宽下窄,出流不畅,易成水灾,故名洪水,洪水在蔡国境内,河宽四十米左右,最深处大致有十米。时值深秋,副热带高压早已退去,中原地区的雨季也已成过去,但是,给洪水留下的雨水却没有消退多少。虽不至于泛滥成灾,但是,水已和渡头平齐,在此停泊的船只亦高过渡头,这看的郑忽有些心惊肉跳。终于在蔡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