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m.xiaoshuodawang.com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郑庄公并没有因郑忽没有想到计策而失望,他也就是随口一问而已,并未抱太大的希望。倒是郑忽从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务实态度让他感到满意。“子忽确实是进步不小”郑庄公心说。“不过此事却也不能再拖了,回国之后看看祭足可有良策”郑庄公想到了他的智囊祭仲。郑忽见自家老爹沉默不语,自己也很明智的没再发言。反正大饼他也已经画好了,郑庄公的情绪也让他调动起来了,剩下的事,就不归自己管了,有的是人为此事头疼。以郑国此时的国力要真下定决心攻略苏子国的十二邑,绝对是没啥大的问题,只不过是以前郑庄公经常和中原其他国家作战无暇顾及就是了至于和蔡国的争端问题,一时半会是解决不了了。齐侯愿意做和事佬,郑庄公也没啥意见,只须回国后按照郑忽所说的,给卫公送几个美女,归换宋公的商彝,剩下扯皮的事就由齐侯包揽了,郑庄公只需要做好助攻工作就可以了而郑忽现在最想回到他的采邑长葛,看看现在长葛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了,毕竟这才是他未来活命甚至是争霸天下的本钱。“长葛现在冬小麦已经种上了吧,也不知长势如何,工匠是否有新的发明,城中是否有新的变化”郑忽扶着车轼,略有些颠簸的路却颠不散他对长葛的思念抱歉,家里网速太渣,四十多分钟都没发出去第一百一十章 收获初四的月亮只能算是个月牙,破不开笼罩在天地间的一片漆黑,夜如人将纯黑色的墨泼在白纸上一样,黑的让人看不透一切如果此时有人在新郑近郊,便能隐隐的听到哒哒的马蹄声,夹杂着隆隆的车轮划过地面的声音。朦胧的火光和车马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远及今,渐渐的一切都变的清晰起来这正是朝正之后从洛邑赶回新郑的郑忽一行。冬日的夜比其他三季的夜都要来的早一些。郑忽一行从洛邑紧赶慢赶,终于在此时抵达了新郑近郊。郑忽也不知道此时是什么时辰,只知道天已经黑了有段时间了。若无归国前的那一场繁琐的礼仪,郑忽一行此刻应该已经在新郑城中了。不过,现在也离新郑城不远了。未过多久,一行人已经抵达新郑城的北门。没有火光通天,诸臣夹道相迎的场面,有的只是城楼上值守士卒的戒备。在值守的士卒确认了是国君回国之后,护城河对岸的吊桥缓缓落下,城门亦缓缓打开。与此同时,城楼上迅速下来四十余人的小队手举着火把分两列从城门内排到郑忽所在的车马近前。在众人向郑庄公和郑忽行礼之后,郑庄公这才下达进城的命令。随着车马再次开动,奔波了一天的郑忽一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郑忽站在车上,居高临下的看下去,猛然间大亮的火光,竟是有些微微刺眼。稍稍将头抬起平视前方,郑忽缓缓地呼出了一口浊气“终于到家了”洛邑一行,郑忽虽没有达到和周天子改善关系的目的,但是却从郑庄公口中得到一个意外之喜。天子宴饮时用蔡侯所献的瓷器当做餐具。听到这个消息时,郑忽真感觉自己手里握着的是黄金。现在是什么时代礼乐制度渐趋崩坏的时代。天子所用的餐具,诸侯想不想用,卿大夫想不想用,士想不想用嘴里说不敢,至于心里,谁知道呢天子或许还以为蔡侯献上的瓷器是宝物呢,所以才存了炫耀之心,让诸侯以为这是天佑周德祥瑞祥瑞天厌周德的预兆还差不多只要郑忽回去之后大批量的输出瓷器,王室的礼乐制度就有可能面临着崩塌。试想一下,当稍微富裕一点的士都能用上几个天子用的瓷器时,王室赖以存在的等级制度将会面临何种窘境。瓷器不是鼎,鼎是用青铜制成的,可以说每一个鼎都是用钱堆砌的。所以,王室这才能借此制定严苛的等级制度。而瓷器,等技术成熟之后,生产多少那就完全看郑忽的心情了。不过,郑庄公的话却打断了郑忽的幻想。郑庄公极为严肃的对郑忽说:“瓷器严禁售卖,只能用于诸侯间的回礼”郑忽清醒之后也立刻明白了自家老爹的意思。毕竟现在既然准备尊王了,就不能将王室的威严搞成一个笑话,稍微打击一下可以,这样才会让王室感激郑国。但是,要是周天子知道瓷器是从郑国流出去的又该是何想法这也和郑忽无关了,他只要严格的执行郑庄公的指令就行了。车马入城,直奔宫室而去。一天的车马劳顿,郑忽有些疲倦,木制的车架,即便御的驾车技术再好,也总会有些颠簸。更别说郑忽为了忽悠郑庄公耗费了那么多脑力。趁着明亮的火光,郑忽也从郑庄公脸上看到些许的疲倦之色。郑忽知道自家老爹也挺累的。一路上和自己从国际形势聊到国内形势,从尊王攘夷聊到内政治理。郑忽也算是涨了不少见识。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和郑庄公比起来,郑忽虽然有点智慧谋略,但还是差的太远郑忽的优势只是在于他的思维被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约束的不深而已而这些不过是小道罢了车马入宫,郑忽向自家老爹告辞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住所。稍微收拾了一下,郑忽躺在塌上,思考着未来将会面临怎样的变化,他又该如何应对。“瓷器是不能卖了,看来得开辟一条新的财路了”这让郑忽有些头疼,好不容易搞个赚钱的门道,说没就没了。“等回长葛之后再看看有什么赚钱的门路吧”“不过,这个尊王攘夷是不是提的有点早了”郑忽现在有点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恰当了。“尊王攘夷之后,国家的力量就集中到外部了,这样对变法改革很不利”郑忽虽然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郑国实行一场类似于商鞅在秦国的激烈变法,但是,无论怎么说,法是必须要变的。在这个时代不变法即便拿到再大的地盘也很难最终守得住。这是历史的大趋势,不变法和等死无异。“这事还真得和自家老爹提一下,未来郑国可以扩张,但是力度不能太大,还是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国内”“国内的变法也不能推行的太快,得先出细微处着眼,一点一点的来,像温水煮青蛙一般慢慢的将守旧势力熬死”“倒是军功爵制提出的有点早了,不过,以自家老爹的政治智慧应该能处理好,这个倒不用太过担心”“自己当时为什么不说个五年伐狄呢,也能为国内的变法多争取点时间,唉”郑忽真的有点后悔。不过,郑忽不知道的是,郑庄公对于他所说的三年伐狄的事并未全信。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郑庄公又岂是郑忽随意能忽悠住的。只不过郑忽的计策确实切中要害,有一定的可行性,他这才选择了采纳而已。其实,国内的这些事根本不用郑忽担心,郑庄公自然会处理好在社稷长计和图伯的问题上,郑庄公必然会以前者为重,这是每一个政治家都具备的品质。郑忽这是关心则乱想着这些心事,郑忽迷迷糊糊的进入了梦乡。未来郑国究竟会向何处去,郑忽现在已经是看不透了。今天就这一更了,明后天会补回来的,今天不是没有灵感,而是脑子里的想法太多,四点左右的时候就已经码好一章了,不过让我给全删了,又重新写了一章,也是不断删来删去的,刚开始是想写主角开始为变法做准备的,想去全国采风,但是感觉这样写节奏也太快了,而且不太切合实际,毕竟变法不是一件小事,要考虑的东西太多,需要慎之又慎,所以无奈之下才水了这一章,希望大家能见谅,作者真的需要好好整理一下脑子里的思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变化易云:“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自然要有些新的气象、新的变化。由于郑忽的介入,郑国在周王林十一年也有了些新的变化。若将这些变化置于此时的国际大环境中,这些变化就像是一滴水滴入江河湖泊,或许会泛起小的波澜,却绝无可能掀起大的风浪。但若是将这些变化置入历史的长河之中去考察,就可以发现郑国这条大船驶离了原来看似风平浪静的航道,驶向了一条风急浪高、充满着暗涌、暗礁的险道。是祸是福,殊难定论。反正当郑庄公在回国,祭祖之后的大朝会上开始布置新一年的工作的时候,郑国的航向便由此而变。郑忽身为世子理所应当的出席了这次大朝会,见证了郑国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而现在距离大朝会已经过去五天了,郑忽正准备带着郑庄公的赏赐回长葛。从成周回国之后,他便想回长葛,奈何作为国家继承人是没有任性的权利的,来不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奈之下,只能在新郑又盘桓了几天,而他那三个亲爱的弟弟在大朝会之后即被郑庄公勒令去边疆啃土。对此,郑忽确实有些暗爽此次与郑忽同行的有邓荒、公子辛丑和泄驾。邓荒和公子辛丑现在依旧没有重新得到册命,这倒不是郑庄公故意拖延,而是册命并非一件小事,需要上报祖宗,祖宗同意后择吉日才能册封。幸好两人重新册命的吉日已定,在两个月后,左右无事,二人在新郑也无熟识,便请求和郑忽同行。郑忽向郑庄公请示之后,郑庄公未做犹豫允了二人之请。从蔡国归来之时,郑忽就已将收二人入自己麾下的决定向郑庄公做了汇报,郑庄公也乐见其成,一国世子总需要些人辅佐才是。至于泄驾,则是郑庄公调到郑忽身边,任由郑忽驱使的。原繁的任务已经结束,不可能再在长葛停留,于是,郑庄公便把泄驾调给郑忽。一来帮助郑忽整顿兵马,二来则是提前培养感情。东西收拾完毕,郑忽带着三人踏上了回长葛的路上。之前他已经简单的向郑庄公请辞过了。郑庄公最近很忙。大朝会之后,他便写奏疏向天子请辞王左卿士之位,决心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郑国自身的建设当中。这就是郑忽所画的大饼在起作用了,当然郑庄公将事情看的也很透彻,郑忽所谓的伯天下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事情绝非郑忽说的那么容易。以郑国当前的国力,最多能支撑郑国在中原争个方伯之位,想要伯天下就必须不断地增强国力。而郑忽所说的用恶金制成农具耕地,便是增强国力的不二良方。为此,郑庄公在大朝会时宣布郑国未来将并力北向,退出与中原各国的斗争。朝臣虽不解其意,但也表达了对此策的支持。在这个策略下,苏子国的存在就变得极为扎眼了。于是,这几日郑庄公在处理完国事的间隙一直在和朝臣讨论如何解决苏子国的问题。郑忽请辞时,看到几位平常颇有气度的士大夫为此事争的是面红耳赤,就差没上演全武行了。郑忽对此也比较理解,苏子国的情况确实很复杂。不过,这也和郑忽没啥关系了,他现在又被郑庄公放养了。年入五千金的任务像是挥之不散的阴云,一直在他的头顶徘徊。好不容易搞个瓷器出来,现在却不能卖了,你说气人不气人虽说他现在的地位已经稳固,就是赚不了这么多钱,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作为一名有追求的男性同志一口唾沫就是一个钉,说到就要做到。况且钱自然是越多越好,没有人会嫌弃钱多已经够用了“子忽为何紧锁眉头,可是有心事”同乘一车的泄驾轻声向郑忽询问道。“只是些微末小事,倒是搅扰了泄兄的兴致”郑忽将眉头舒展来,向泄驾致以歉意“既是小事,子忽又何须多做烦扰,总有解决的办法,我之前还从未来过子忽的采邑,倒是想请子忽为我介绍一二”郑忽闻言,向四周打量了一下,才发现已经到了长葛的地界。看着道路两旁绿油油初生的麦苗,每隔一段路程便有沟壑将相邻的土地隔开的井田。寒肃的冬日里骤现一片绿色确实是一件让人心头愉悦的事。不过,郑忽看到所有的四四方方的井田之中都被种上小麦,却有些惊疑。他记得他已经免除了长葛的税赋,长葛民众不需要再为公田耕种。心中虽有疑惑,但是依旧笑着向泄驾介绍到“我就封之时悉令长葛之民种宿麦,这便是泄兄而今所见之景象”“此事我也确有耳闻,据说子忽能将麦磨粉制成麦饼,麦饼甚是甘美,待至长葛,子忽可不能吝惜啊”郑忽听着泄驾讨要麦饼的话,知道他这只是笑语。“泄兄说哪里话,便是泄兄不说,我亦准备以麦饼飨之,倒是泄兄莫要嫌我招待不周才是啊”正在两人说话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