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公感觉这是恶心人对于郑国向北攻伐戎狄的意图,齐侯也能看出来,无非是贪求戎狄的土地和人民,什么以全天子,这是屁话一句,齐侯完全不信。不过,这也给了齐侯一个明确思路,尊王攘夷什么的,不止郑国能玩,齐国也能玩。要知道齐国北有瞒狄,东有莱夷,要是能和郑国一起玩尊王攘夷,对齐国也是极为有利的不过,问题是郑国有没有想要拉齐国上车的意向。若是没有,他也不敢公然剽窃郑国的创意。两国盟友,真这么做了,无疑是要撕破脸。但,舔着脸问吧,齐侯实在不好意思,好歹一国国君,这么丢份的事,传出去还不得惹的列国耻笑还好,郑庄公没有让齐侯等太久。“然郑小,虽有尊王攘狄之心,恐力有不逮,若齐侯不弃,寡人愿与齐侯共偕之大道,不知齐侯意下如何”尊王攘夷这种要大义名分有大义名分,要利益有利益的好事,郑国自然不能吃独食。吃独食从来都是遭嫉恨的。把齐国拉上车,对郑国来说,好处多多。郑齐本来就是铁盟,再经此事,可以预见,未来郑齐能好到同穿一条裤子。当然,前提是,郑齐两国在未来国力仍然相当,而且依旧面临着中原其他国家的挑战。如果有一天,这个前提不存在了,那么翻车是必然的这就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本质,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第一百八十六章 郑大喷子石门会盟共举行了三天,最后由郑齐两国国君,歃血定盟,重诉以兄弟之义,约定有事相偕,不使一国有侵凌之患尊王攘夷自然被写进盟约内,同时被写进盟约的还有。一,郑国对齐国攻伐纪国复先祖之仇的行为表示赞赏,并承诺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齐国以帮助。二,齐国承认郑国可以祭祀周公,不必再祭祀泰山,认为郑国以枋田易鲁许田的行为是郑与鲁两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这条盟约在事实上承认了郑国对于许国的独占权。因为,所谓的许田,是天子赐给鲁国的朝宿之邑,地近许,故称许田。许田对鲁国来说,或许是无足轻重,但是对郑国来说,却是极佳的监视和控制许国的驻军基地。鲁隐公在位时,郑庄公多次提出以枋田易许田,奈何隐公以大义推托,不许。直到两年前鲁桓公即位后,郑庄公才得以如愿。而枋田亦是天子所赐,主要是郑国用来祭祀泰山所用。按周礼,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予。这也是隐公在位时,所持的推辞理由。但问题在于,在鲁国国内还有一拨人认为,只有天子和鲁国国君才有祭祀泰山的权利,其他诸侯是没有这个权利的。桓公得位的手段并不光彩,即位后为了争取国内的支持和郑国的默许,自然乐的同意交换。无论怎么说,都掩饰不了郑鲁换地是违背周礼、将天子威严践踏的事实。现在有了齐国的背书,郑国再无后顾之忧两个当世大国就这件事达成协议,再加上鲁国,足足三个中原大国卷入这件事中,其他国家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再找不痛快。就是天子也会掂量掂量三,郑与齐在尊王的基础上,各自保留对其他国家的征伐权,遇诸侯有不贡不享,两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教其做人。四,两国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应对楚国来自现在或是未来的挑战,谨防南蛮侵凌中原。五,郑齐两国中,一方如遇自然灾害,另一方应尽力给予物质和道义上的援助。六,以嫡长为嗣,不准更立世子,不准以妾为妻。其他还有一些小的条款和细节也被写入盟约。总得来说,这场石门之会更像是一场分赃大会。纪、许两国是这次会盟的最大受害者。当然了,还有天子。天子独有的征伐之权,单方面被郑齐两国瓜分。虽托言尊王,朝王的事却提也没提。后世的史书讲到这里,只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王室之威,至此丧尽”盟誓之后,郑庄公象征性的问道:“寡人闻齐侯有爱女,不知可曾许配”齐侯闻而笑道:“未也”郑庄公曰:“寡人子忽,年已及冠,颇有才干,倘齐侯不弃,愿与结甥舅之盟,未知齐侯意下如何”齐侯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于是,郑忽的婚事,就这样在两国国君的谈笑声中被彻底定了下来。这事,本来就是双方心知肚明的,只不过少了一个父母之命罢了现在郑庄公将所谓的父母之命补上,一切也就变的顺理成章了。三日后,郑庄公带领着郑国群臣及士卒跟随着齐人来到了齐都,临淄。齐侯早已命人在临淄大城东门,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郑庄公一行的到来。说起来,临淄有大城、小城之分。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其东北部伸过大城的西南隅,两城巧相连接。大城南北长两千四百余步,东西宽一千九百余步,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城南北长一千一百余步,东西宽八百余步,是国君居住的宫城。齐侯选择在大城东门迎接郑庄公一行的原因,一来是出于礼节,二来无非是为了向齐人宣扬齐郑两国的友好关系。两国国君的车马经大城向小城驶入的过程中,前来围观的齐人络绎不绝。众人争相一睹两国国君的尊容齐人本来就好吹牛批好议论,这么好的机会,岂能错过郑忽与诸儿同乘一车,此情此景,心里也是感叹道:“齐国,果然不愧于大国之名,自家这个立国不过三代,居中原之地不过两代的国家,拍马也难及,这就是底蕴”心里虽做此想,面色却是如常。诸儿虽然平时与郑忽相处甚欢,也知郑不弱于齐,但人人皆有攀比之心。他见郑忽不动声色,笑着发问道:“子忽以为临淄如何”“大矣”这样的回答,诸儿岂能满意。“比之新郑如何”“新郑不如也”这个回答,让诸儿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过,郑忽怎么可能会弱了气势。“新郑虽不如临淄,然忽闻汤以七十里地而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恃城大哉且城者,所以自守也城大且坚,坚而安,安而士庶忘祖宗暴霜露,斩荆棘之劳,长此以往,士庶湎其安,君臣凭其坚,列国或趁势而攻,上下以其坚而不备,此所谓危国之城也”“且易曰:履霜,坚冰至,又曰:小狐汔济,濡其尾,君子当以慎辨物居方,临淄虽大,新郑或有不如,然新郑虽小,临淄亦有不如”话到最后,郑忽也算是给诸儿留了面子,不然,绝对能喷的他半身不遂,以报方至石门的调侃之仇没办法,谁让他是郑忽未来的舅兄兼盟友,要是因为耍嘴皮子的事闹的不愉快,实在不值得所以,郑忽最后才给了一个含糊其辞,甚至和他前面所说的有些矛盾的答案。诸儿闻郑忽之言,知他是为国家体面而辩,也能理解,话到最后见也没有损伤他的颜面,于是,见好就收,不再提及此事。经过此事,他算是领教到了郑忽嘴炮的功夫。没把握,还是少给他打嘴炮为好。不然,他万一收不住,自己的颜面可就要尽失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真假小白临淄小城,宫室之中。“小妹,吾闻郑世子旦夕即至,何不一观,以慰相思”宣姜冲着文姜挤眉弄眼。文姜霎时脸红“姊姊莫要取笑小妹,小妹不依”宣姜掩嘴轻笑。恰在此时,君夫人急匆匆的殿外而来。二女见状,立刻停止了交流,向君夫人行礼道:“母亲”君夫人回礼,剜了宣姜一眼,道:“出阁在即,汝不备礼待出,而至此搅闹于梅,真是殊无妇状”宣姜拉着君夫人的手,撒娇道:“母亲,儿着实有些发闷,故而才至此与小妹一叙,还望母亲不要见怪嘛”君夫人对宣姜也是极为疼爱,闻言也谈不上责怪,只是轻点了一下宣姜的额头,笑道:“汝啊”“儿观母亲匆匆而至,非有暂留之意,可是有要事”宣姜问道。“几忘矣”君夫人想起来了,她到文姜这里来,是有正事的。“郑伯已于三日前为其世子请婚于君上,君上欣然允诺,今郑伯及郑世子即至,吾特来印证梅之生辰与吾所记可有出入,谨防纰漏”于是,文姜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写在竹简上交给君夫人。君夫人拿到之后,便匆匆离去。宣姜出嫁在即,文姜又马上面临订婚,她需要操持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见君夫人走远,宣姜继续向文姜蛊惑道:“小妹,母亲方才言郑世子即至,小妹真不愿一观”文姜不说话,心里面却异常纠结,想见又不敢见,生怕被郑忽认为她举止轻佻,非良配宣姜继续加码道:“吾素闻郑世子英雄,可惜无缘与之相结,今吾出阁之前若可一见,足慰生平,小妹如不愿,姊姊可要去了”文姜闻言,心里一紧,随即忸怩道:“全凭姊姊做主”宣姜嘴角微微勾起,凑到文姜耳边耳语了一番。文姜闻言,有些迟疑,弱弱的反驳道:“如此,不太好罢”“无事,无事,小妹且安,郑世子,伟丈夫也继而得知,定不会与我等女子为难”文姜想了想,最终还是不太放心的答应了。她确实是太想见郑忽一面了。爱情的魔力,足以将任何礼法践踏。宣姜见文姜点头,立刻招来女婢,小声的吩咐了一番,女婢领命而去。郑忽与诸儿方在宫门外下车,就见宫中有寺人匆匆至诸儿面前。行礼后似有意无意的看了郑忽一眼,然后低声在诸儿耳边讲了一番话。至于讲的是什么,郑忽实在没听到,也不便偷听。等寺人走后,郑忽看着一脸异色的诸儿道:“兄长可是有要事,如有,只管前去便是,莫要以忽为念”“微末之事,无劳子忽挂怀”郑忽闻言,便不再多说。二人入宫门后,没有再跟随郑庄公和齐侯,毕竟两国的国事在盟会的时候,差不多都处理完了。郑庄公一行这次入临淄,提亲之余,更像是来做客的。只要能够按时参加齐侯准备的宴会,其他很少有事情需要郑忽和诸儿亲自出面。换句话说,这两人在这段时间里,还是比较自由的。诸儿拉着郑忽的手,穿过一幢幢亭台楼榭,最终来到了齐国世子的住处。入殿,方落座未久,又有女婢匆匆而至,在诸儿耳前嘀咕一番。之后,诸儿朝郑忽歉意一笑,道:“一二小事,却是非吾不可,子忽稍待,稍后吾使吾弟前来作陪,不到失礼之处,还望子忽包涵”“不敢”谁能没点急事,在这种情况下,郑忽自然也谈不上责怪。不过,他倒是对诸儿口中的“吾弟”有了不小的兴趣。若他没记错,能让诸儿如此称呼的,大概有三人,公子纠,公子小白和公孙无知。公孙无知不太可能,因为公孙无知是齐侯的同产弟夷仲年的儿子。而且诸儿和公孙无知的关系并不怎么好。原因很简单,齐侯对于公孙无知极为喜爱,以至于公孙无知能够享受和诸儿这个世子同等的待遇。这怎么能让诸儿不心存怨望历史上,齐侯死前,除了交代诸儿要报祖宗之仇外,另一项嘱托就是让诸儿继续厚待公孙无知,一应待遇不得损减。问题是,这样的事,诸儿会遵照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埋下了公孙无知作乱的隐患。原来享受的是和世子等同的待遇,现在的待遇连普通公子都不如。那还有什么说的,一拍桌子,就是干。然后,诸儿就被公孙无知给干翻了,顺便还被在尸体上带了一顶能闪瞎24k狗眼的原谅帽。终日打雁,终被雁啄天理循环,报应不爽这就是事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虽说此时诸儿与公孙无知的矛盾还未彻底激化,但要说诸儿会让公孙无知来作陪,郑忽是不信的。这就是好比,诸儿到新郑去,郑忽会让他的三个倒霉弟弟作陪吗肯定不会,这还用说嘛若是说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来作陪,郑忽也有些不太相信。因为这两位历史上有名的贵公子,现在最多也就十岁。如果按管仲和鲍叔牙的年龄推算,这两位也就五六岁差不多。让这两个还没有褪牙的小屁孩来陪郑忽,这个礼可就失大了,而且传出去会让列国笑话齐国无人,招待贵客竟然让两个稚子作陪所以,郑忽倒是想看看诸儿所谓的“吾弟”究竟是何人当然,也不排除齐侯有其他不见著于史册记载的庶子。这事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