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7(1 / 1)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煤矿卖煤的那些日子》最新章节。
口来,可以卖给其他外贸商。能吃得下。而且我们刚起步,这以后要是做开了,量还有空间。没事儿,钱不是问题。有这句话,张小北就放心了。刘峰刚这人一般不说不靠谱的话。另外,人家平峰集团和滨煤集团的销售机制跟金盛也不一样。只要交了款,剩下的事情,就不用来回跑了。人家会根据月底月初的打款情况,总体给你排出装车时间计划表来。不用打电话,不用找人,提前就通知你什么时候发货了。另外,如果正式计划兑现不够,当然,是由于包括资金啊、客户库存啊,检修啊、铁路流向紧张啊等等这些情况造成的。这个时候,人家会在10号左右办理补充计划,然后通知你打款。然后再根据正式计划和补充计划的整体情况再重新作出调整安排。人家这两家,平峰集团属于计划挂靠单位,挂靠就是计划权挂靠在煤承公司名下,只交20块钱。滨煤集团直接就是计划单列单位,省属企业么这太正常了。不过,杨处说了,承认车的情况自己想办法。嗯,如果承认车都办了,那真成了“一条龙”。张小北暗暗一笑,老刘啊,对不住了,这“点车费”我还得昧了你的。我不能坏了大行情啊另外,张小北也问了,说一下子三万吨的量,你的钱啥时候能到位。刘峰刚说,钱真不是大问题,客户有预付的,自己手里也有一部分钱,三千多万的货款,铁路运输计划只要一下来,马上付款。三万吨的无烟喷吹煤,跟我们做两万吨的块碳,总体成本下来差不多。这一下,张小北放心了。第341章 小北成了“明星”了第二天一上班,又是一条轰动的新闻。省里的各大报刊媒体以“组合拳”的形式,对金盛的改制进行了最为广泛深入地宣传。唐省日报第二版,以纪实报道的形式,刊登了一片资源整合图求大业的文章。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报道了金盛集团的改制过程,副标题是多元资本紧握手。第二部分说的是金盛集团的发展现状,副标题是充分凝聚扩张力。第三部分说的是金盛集团的发展目标,副标题是拓展一片新天地。图文并举,说的是声情并茂,详细生动。这省报记着的手笔,是不一样啊另外,唐省经济日报的第二版,以一篇名为股份多元杂交,企业“基因突变”的报道,刊登了对时任金盛集团改制领导小组的组长进行了独家专访。唐省煤炭报也刊发了一片文章,题目是“靓女”先嫁,用“有限”换“无限”,充分介绍了龙海县国企改制的初衷和人们对金盛集团的展望发展。唐省工人报刊发了一篇资本联营,小县城“煤改”样板戏的文章,介绍了金盛集团的改制成果。一时间,各种肯定的声音铺天盖地而来。金盛集团,已经成了企业改制的“排头兵”,已经成了唐省最耀眼的明星。张小北真的觉得,这以后走到外面,腰杆子都直溜了。提气啊估计现在,金僧集团的领导们也是一个个地“自豪”得不要不要的吧可是这个时候,张小北的电话响了。低头一看,是金永利打来的,这不赶紧就接起来了么。“金副总裁。”张小北接通了电话。“你小子这两天别在分公司窝着了,回柳沟煤矿待几天。”金永利一说这个话,首先是有事儿,第二是好事儿。“金副总裁,有啥好消息啊”张小北试探性地问道。“今天的报纸都看了吧”金副总裁这是铺垫呢,话说领导们都喜欢“铺垫”。“看了,这市里省里的反应速度好快啊,这调查报告的建议看来是真起到作用了。”张小北感叹到,这效率,哪儿找去“看你小子挺聪明啊,怎么现在傻了吧唧的。”“真以为对金盛重新调查,就这么简单这是省政府要把改革大旗举到最高点。”“但是,一定要把情况摸到最仔细,最清楚。”金副总裁在电话那头笑着说道。“但是呢,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后天,省要来我们金盛调研一次,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柳沟煤矿是刚刚投产的新矿,集团初步决定,参观的第二地点,就在你们柳沟煤矿。”“第一地点,是在集团机关。”“不过根据这位省注重现场调研的工作作风,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来集团机关,直接去你们柳沟煤矿。”“张小北,你小子这下可是要出名了啊”金副总裁说得很激动。可不得激动吧,省里的领导要来了,这是对企业改制最大的肯定啊。不激动激动,您对得起这大好的心情吗可是张小北纳了个闷的:“金副总裁,这咋还跟我扯上关系了呢”“哈哈,张小北,省指示了,说你们当初改制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些思想上的冲突。”“听说有一个年轻人,先是保护资料跳楼,接下来还陪着总裁共同进退,点名要见见这位年轻人啊”“说说,你小子这不是要出名了吗哎呀,搞得我这个副总裁都有点儿羡慕嫉妒恨了啊哈哈”这个笑声,多爽朗。“啊”张小北显然没想到,自己的“光辉事迹”都传到省里去了。不过想想也有可能啊,当时金盛是刚刚改制,唐省的企业总体改制也是刚刚起步,应该也是各级领导们关注的焦点。就金盛集团发生的这些事儿,估计都在领导们那里挂了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那都是清楚的很。知道张小北的名字,嗯,不稀罕“啊个屁啊做好准备,迎接领导的调研。怎么干,不用我教你了吧”说完,直接就挂了电话。好吧,这事情马虎不得,张小北立刻就办理了下矿工作手续,半个小时以后就坐在了柳沟煤矿销售处的办公室。而且换了一身蓝色的工作服。就耐脏耐磨,很结实的那种,上面还绣的有金盛的图案和“柳沟煤矿”四个字。换好衣服直接就把郭想和李志强叫了过来。说从今天起啊,销售处的人上班,都得穿这个。还有啊,对我们的办公楼和现场进行一次大扫除,跟调度车间和洗煤厂协调好,货物的堆放合理一点。另外就是,现场发运秩序一定要维护好,要更加有效率。最后了,说省里领导要来考察,都精神这点儿,去吧刚刚布置完,电话又响了,是柳沟煤矿办公室主任的电话,电话内容很简单,半个小时以后,矿部大会议室开会。嗯,这是矿上要总体协调部署了。这一下子,全柳沟煤矿上上下下都动起来了。挂条幅的,搞卫生的,制作宣传版面的,重新整理档案资料的哎呀,忙得是不亦乐乎啊矿长说了,事情办好了,这个月奖金多发300,搞不好,奖金扣300。一颠一倒,600块钱呢,劲儿大着呢话说,这么好的大喜事儿,多少年才能遇着一回啊。那领导们天天就在电视里,这要见真人了,能不开心一回所以啊,全矿上下张灯结彩,就跟特么矿长要结婚似的,就差贴个大红喜字了话说是得好好“操办”啊另外,矿长特别交代了张小北,到时候“领导”到了现场,你小子就跟在我屁股后边儿,哪里都不许去。是啊,这次不能乱跑啊,领导可是点了张小北的名了啊张小北点头哈腰满脸堆笑,一下子说了三个“知道了”。第342章 一声含泪的道歉4月30日上午,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刘向波,包括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西装领带,齐聚柳沟煤矿。柳沟煤矿就是矿长和安全副矿长作为代表。再有就是张小北了。集团的中层管理人员和矿上的其他管理人员都统统在岗,安心工作。这种接待领导考察的事儿,别老想着往前面凑。上午10点,三辆小汽车滴滴鸣叫着开进了柳沟煤矿。一看是“唐o”的车牌,刘向波带领一帮子管理人员,赶快迎接了上去。领导来的时候说了,不用什么开道,不用什么执勤。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反正就是上午。对,就不给你们大张旗鼓搞阵仗的机会。好吧来人正是唐省孔清荣同志。孔清荣,何许人也这可是唐省赫赫有名的“改革急先锋”啊。80年代的时候,孔清荣同志曾经担任过唐省唯一改革试点县的县高官。当时,孔清荣同志根据这个县的实际情况,天天进工厂,下田地,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充分了解了各种实际情况。听取老百姓的想法,还主动找路子让老百姓把想法付诸实践。愣是在几年内,让这个贫困县实现了“咸鱼大翻身”。这个县一年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周边十多个县的经济总量。这家伙,了不得的人物啊。对了,“政府搭台,群众唱戏”这八个字,就是打这儿来的,他的嘴里说出来的。还有,后来有一位作家写了本书,就是根据孔清荣同志的事迹来的。一下子成了这位作家的成名作。后来,这本书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之后从90年代起,一直到2000年前,孔清荣同志一直致力于改革创新之路,在唐省的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那一干就干了整整十年。再后来又去晋州市担任市高官,晋州的企业改革和投资环境,也是治理的有声有色,政治生态也是全省闻名。现在这,也才干上没几年。可以说,孔清荣同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云人物,更是一代改革人物的缩影。这样的人物来金盛调研,一点儿都不意外。孔清荣同志和金盛的各位管理者一一握手,最后是张小北。孔清荣同志先是扶了扶眼镜,然后伸出手来说道:“你最年轻,肯定就是张小北吧”张小北双手紧紧握住了领导的大手,一个劲儿地点头啊:“是的,孔副主席,我就是张小北。”没想到孔清荣同志哈哈一笑,说年轻人了不起。然后又对一众管理者说道:“你们搞的好啊,我是来学习来了。”接下来就是现场参观,现场的第一步就是井下生产。刘向波说:“领导,您年龄大了,井下很潮湿,很阴冷,要注意身体啊”这意思是,能不下,您就别下了。可孔清荣同志扭过头来:“怎么看不起我老头子啊”“田间地头,工厂一线,我哪里没有去过,煤矿我也不是第一次下。”“猪头不烂慢慢煮,当官不能怕吃苦。”“再说了,国家主要领导人都到达过煤矿井下一线,我这算什么。”说完直接朝着井口就去了。这还了得剩下一大帮子人呼啦一下就跟上去了。好吧,穿上军大衣,带上安全帽,发了矿灯,坐上猴车,一个个就往矿井深处去了。对了,啥是“猴车”呢通俗一点,就是为了节省体力,下井的工人乘坐的一种运输工具。人是半蹲半坐在上面的,跟个“猴子”一样,所以叫“猴车”。这下了猴车,又走了两个小时,才到了工作面。一路上,孔清荣同志吩咐刘向波,不许打招呼,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我要看真实情况。张小北这可是第一次下井啊,井下的硬化工作挺好,支柱什么的看起来也很粗壮,顶板也很好,一路上都没有煤渣儿掉落。就是冷,井下一直需要通风,你得把新鲜空气送进来啊。然后下面还有除尘洒水设施,潮得很。要不然说阴冷潮湿呢。这下井的工作人员,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秋裤的。可是孔清荣同志的脚步那是真利索啊,后面有两位副总都快跟不上了。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问问。不过显然是很满意,孔清荣同志还说了一句:“这个矿井的总体布置还是非常合理的”什么行家懂煤矿了不得啊,张小北在心里暗暗赞叹。自己可是都不懂安全生产那一套啊看看人家,60多的人了啊,真是扑下身子干工作啊张小北不由得脸红了。走到了巷道的最顶头,又看了多半个小时,张小北感觉后面又有人过来。一看原来是送餐车。哦,煤矿工人体力消耗大,需要“班中餐”补充体力。可是这领导正“视察”呢,别打扰啊。这下子,难办了。一直等了20多分钟,孔清荣同志还在和一线工人交流,把金盛集团的管理者们扔到一边儿不闻不问了。可是这个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孔清荣同志突然回头看了一下。可能是直觉吧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煤矿卖煤的那些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