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m.xiaoshuodawang.com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怕稍有不慎,发生踩踏事故,让原本好好的一场宴会演变为追悼宴。“诸位长者,请听小子一言”郑忽高喝一声,这也是无奈之举,他这个正主要是再不发话,谁知道还会不会有再发话的机会听得郑忽声音,原本嘈杂的官寺霎时一静,谁让郑忽这段时间收买人心做的到位,人们不自觉的已经将郑忽当成一个大家长来看待,相信郑忽肯定不会让他们这些人吃亏。“诸位长者能应邀而来,小子在此谨谢之”说完,郑忽躬身一礼。其他人连忙回礼,口称不敢,之后面露期待的等着郑忽的下文。郑忽见状,长叹一声,唉这让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前一刻还好好的,要商议事情,后一刻怎么垂头丧气的“不知世子为何而叹”陈仲距郑忽最近,又受到郑忽不小的恩惠,投桃报李,自然想着要为郑忽排忧解难。郑忽也不知是故意,也不知是真的心怀忧虑,又是一叹,道:“君子之叹,无非是远忧夷狄猾夏,近虑生民疾苦,小子自就封以来,见外有贼盗啸聚于大泽,滋扰我长葛之民,内无累岁之积,以全我元元之民。小子惭愧啊”众人面面相觑,往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世子这是想出什么幺蛾子剿匪还是众人心中隐隐有些明白。却见郑忽昂首头来接着道:“小子受命做长葛民父母,岂能不拯我之儿女于水火之中,今日此来,确有两件事要说与在场的诸位”郑忽用一副不可质疑的语气,让在场的众人微微一窒。第三十六章 宴饮4临近晌午,宴会终于开始了,官寺的空地上摆了十几桌漆案,郑忽宫室中的侍女在厨房和庭院中来回,将庖厨处制作的平日里只有郑忽这种地主家的儿子才能享用的飨食端到每个案几上。但是,却没人动筷,一个个苦着脸干坐着,实在是刚才郑忽的表现出来的强势让他们明白,世子远不是他们见到的那么简单。不但以快刀斩乱麻的姿态确定了各乡应出的青壮数,更是强行将种植小麦的任务下达到各乡里,半个月后家家户户都必须种植郑忽所提供的麦种,有逾期不种者以狡道不法罪论处造孽啊原本大家伙以为来了个贤公子,就封之后不但将赋税给免除了,而且还存孤问寡,抚恤甚厚,这让大家伙觉得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可谁曾想唉这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啊谁不知道,这小麦冬天的时候也能种,但是,一旦种了小麦,不给土地休耕的时间,来年的粟就要绝收了。小麦只不过是辅粮,粟才是口粮啊这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吗偏偏世子还听不进人言,有人问他说:“若是今秋种小麦,那地力如何保持得”世子竟然回了一句“以粪便浇灌可保地力不失。”后土在上啊哪有用此等污浊之物浇灌土地的这不是要令后土神蒙羞吗看着气氛沉闷的宴会、忧心忡忡的众人,郑忽心中无喜也无悲,这本来就是他筹谋已久的,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他自就封以来,撒了太多恩惠,也是时候让人见到他威严的一面了。正如道德经中所谓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丈夫做事有柔更要有刚。刚柔相济才是真正的驭下手段,若是一味的示之以柔,未免会让人认为世子柔仁,可欺之以义方,这并不是郑忽想见到的。而且前世的时候,郑忽曾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位老人因拆迁已经得到一套补偿性住房,却得一望二,想要为她的儿子再向政府要一套房子,跑到政府里撒泼打滚。像这种事情难道只有二十一世纪才会出现吗真的是那些酸儒经常所说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吗不见得吧郑忽从来就不是个厚古薄今之人,在他看来,古人或许比现代的人要淳朴一些,但也绝对不是无脑。况且诸夏民族的升斗小民从来兼具忠厚和精明的特性,不然的话,郑忽又怎么会在长葛撒了两波小钱钱。单纯的仁而爱人的施政理念,终究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若不能辅之以威,欺上瞒下、钻空子找漏洞、得寸进尺的事情将会层出不穷。而剿匪、种小麦这两件事关系到民众的身家性命,郑忽若不能以雷霆之势迅速确定下来,长葛民众或许会因为对郑忽心怀感恩而答应下来,但是扯皮之事绝对是避无可避。无它,郑忽体恤民众的形象会让人认为世子比较好说话,大不了大家舍着老脸一哭二闹三上吊,世子心软,肯定会妥协的。感受着宴会上略显僵硬的气氛,郑忽举起案上的酒樽带着春风化雨般的笑容,向众人示意道:“诸位长者能驾临此地,小子之幸也,这第一樽酒,祝在坐的诸位长者寿”说完,一饮而尽,在坐的老人见状,也不好再端着架势,苦着脸举起酒樽,勉勉强强的回了句“岂敢劳世子记挂”郑忽用眼睛扫了一圈,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暗道:“果如商君所言啊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若是剿匪之后民再无劫掠之患,来年小麦丰收赚得暴利,估计这些人又会是另一个模样吧”想想商君变法之初,国都数千人言新法不便,后来法令被强行贯彻下去后,那些说不便的人尝到新法的甜头之后,又跑过来说新法便。商君认为这些都是“乱化之民”,将他们强迁到边境守边,后来再也没人敢议论新法。商君的这种粗暴的处理方式确实有利于威权的树立,但是郑忽肯定不会用,一来长葛只是个食邑,比不得一个国家,二来郑忽想树立的是一种跟在我后面一定会有肉吃的形象,让民众形成条件发射,这样不但有利于收拢人心,树立威权,而且以后不管郑忽做什么,都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当然,这不可能通过一件事就能实现,它需要连续不断的刺激。“一切就从剿匪和种植小麦开始吧”郑忽心中虽做此想,却不动声色的再次举起了酒樽,毕竟,打了个巴掌,肯定要给个甜枣吃嘛“小子固知诸位长者为剿匪和种麦之事忧心,然小子身为长葛封君,安能见我之子民受盗贼宰割,此犹剜我心头之肉也与其千日防贼,不如一朝扫灭。”话未说完,便引得陈仲等少数老士卒和一些年轻人的叫好声,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带愁苦之色。对此,郑忽也能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远见,更多的人追求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生活,也许平常会发生私斗,但是这种窝里横跟剿匪、打仗完全不是一个性质。所以,更多的年轻人对战争的行为都是能避则避,实在避不过去才勉强上阵,而一些老人、老士卒,由于年纪大了,心也软了,实在是见不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剧。但是这不能成为纵容匪盗猖獗的原因。见偶尔的叫好声渐歇,郑忽接着道:“至于种麦之事,诸位亦毋需担忧,只要按所授之法,必可保地力不失,吾亦会出耕具助各位耕种,来年小麦丰收之时,吾以高于市价两成向诸位求购,诸位可还有疑虑”郑忽的话虽然说的好听,但仍然不能打消众人的疑虑,就连那些支持剿匪的人对此事也颇为冷淡。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未知的恐惧常常令人止步不前,安于现状。郑忽对此也没好办法,只能用威权来压了,抬起头把酒樽中的酒灌入腹中,猛得将酒樽扣在案上。扫了一眼在场的众人“诸位可有异议否”第三十七章 南风将起感谢书友彭子勤、大号被封用小号的打赏求推荐求收藏当最后一行人离开官寺,已经是申时四刻钟接近下午四点,看着满院的狼藉,郑忽摇摇头,带着微醺的笑意,起身向书房走去。谁都没想到这场宴会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头,却在凝重的氛围中结尾。各乡前来赴宴的无论老人还是青壮都在一片唉声叹气中离开官寺,老天爷似乎对此也心怀怨怼,惨淡的愁云盘旋在长葛上空,压的众人喘不过气来。和众人的满怀的愁绪不同,此时的郑忽却是志得意满,边走边哼唱起了传说由舜所做的南风歌三山兮商岳嵯峨,天降五老兮迎我来歌。有黄龙兮自出于河,负书图兮委蛇罗沙。案图观谶兮闵天嗟嗟,击石拊韶兮沦幽洞微,鸟兽跄跄兮凤皇来仪,凯风自南兮喟其增叹。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低声的吟唱中,郑忽仿佛也受到了歌中的情绪感染,时而忧郁无奈,时而热烈虔诚。不断地咂摸着歌中最后两句,郑忽意味深长的道:“南风将起啊”这让身后的季和仇疑惑不解,公子莫不是糊涂了吧这明明吹的是北风啊挠了挠头,仇小声的询问道:“公子,此刻刮的是北风啊”郑忽转过头来,迎上仇迷惑的小眼神,不由得笑骂道:“你啊,真是个浑人”未等郑忽将话讲完,仇既小心又羞愧的问了一句“公子,啥是浑人”郑忽以手抚额,发现话题彻底让仇给带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拥有下士爵位的仇,文化水平是如此之低。这倒也怪不得仇,虽说此时的士卒也算是贵族,能够接受到教育,但是作为是下层贵族,家境好的或许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家境不好的能够学到基本的贵族礼仪就算是不错的了。像孔子也是士阶层中的一员,年轻的时候,家道中落,受了不少苦,后来太宰问子贡说:“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由此可见士虽然是贵族,但是生活状况也不见得有多么优渥,管仲不就是因为家道中落,以十三四岁的年纪被迫外出谋生吗况且,浑人这个词汇在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出现,仇不解其意也实属正常。倒是旁边的是季是个机灵鬼,连蒙带猜勉勉强强领悟了郑忽话中的意思,笑眯眯的道:“公子的意思是让你多读点书,少犯点迷糊”仇有心反驳,却见郑忽点点头,讪讪的收回了已经到嘴边的话,狠狠的瞪了季一眼,小声的嘀咕道:“某读书少,汝也好不到哪去”郑忽没有理会二人在后面的小动作,便走边对二人语重心长的告诫道:“汝二人若想以后继续跟随于我,就应该多读点书只有读书才能进步,不读书在以后必将会被淘汰,到时即便我有意包庇,汝二人也难以服众啊”或许是由于刚饮过酒,郑忽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诚挚语气,让跟在后面的季和仇心中有些感动,二人对视一眼,齐齐回道:“唯”三人各怀心事的又走了一段路,气氛也不再似刚才的那般轻快。临到书房了,郑忽好似想起了什么似的,转身对二人说道:“吾书房尚有几册书简,过几日等我翻阅之后命人给汝二人送去”其实,郑忽哪里有什么书简,他书房里除了长葛的文牍资料,就是空白竹简,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考虑到此时大多数学问都是靠家传,除此之外也只有官学教授君子六艺,其他的再无获得知识的途径。二人非不欲多读书,实则面临的是无书可读的囧境,所以郑忽若不提供书籍,他的劝告其实就约等于脱裤子放屁。郑忽话音刚落,二人激动的跪在地上向郑忽叩首,口称:“公子厚恩,季仇必誓死以报,若违此誓,天人共弃”这并不是郑忽的王八之气让二人慑服,而是郑忽抛出的诱饵让他们甘愿如此,在知识大爆炸时代,人们打破头皮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一卷书简就能让人心甘情愿的将命卖给别人。而在此时,这就是现实,贵族们对于知识的敝扫自珍构筑了一张严防死守的大网,不但将任何想要通过学习上升到社会上层的庶人拦在网外,也把自身困守在自家的一方小天地中。不只是此时,即便在孔子开坛讲学,开启了百家争鸣的大幕之后,仍旧有太多太多的知识还停留在家传的层面,密不外传,最终导致了很多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技术手段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后人再也不能窥其面貌。可以说此时的书简比黄金还要珍贵,黄金有花完的时候,书简中的知识是可以流泽子孙的,孰轻孰重,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分辨出来。而像郑忽这种地主老财家的书简,别说仇和季这两个普通的士卒,就是一国正卿也难窥一貌。所以,当听到郑忽要将他手中的书简借给二人观看的时候,二人才会纳头就拜,这绝对算的上是天大的恩德,堪比再造与二人激动到浑身颤抖不同,郑忽很平静的摆摆手让二人退下,这让二人对郑忽更加敬畏,公子就是不一样,大气目送着郑忽走进书房,季小声的对仇道:“某这不是在做梦吧”仇嗤笑一声“看汝那没出息的熊样”“汝不是也一样”季不甘示弱的道。跪坐在书房里,郑忽有些头疼,话既然许出去,就无论如何也得做到,不然这种肆意消费别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