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m.xiaoshuodawang.com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人信任的苦果,必将会由自己吞下。“肯定是要给二人一部兵书”郑忽想道。自己前世虽然是个写手,对各方面也都有涉猎,对兵法并不陌生,有些东西更是张口就来,但是,将一本兵法完全默写出来还是有些难度。毕竟谁会想到自己能穿越,兵法之类的东西只有用到的时候才会翻看。“难啊”郑忽叹道。“公子为何事犯难”燕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进来,听到郑忽这么感慨,忍不住问道。“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郑忽回道。燕踏着小碎步走到郑忽身后,小心的为郑忽揉起了太阳穴“公子这段时间太过劳心费神了,应该多歇息歇息才是”耳边传来的糯弱声音带着一股热气,让郑忽心跳都加快了几分,或许是饮酒的原因,郑忽感觉自己心中的躁动越来越强烈,有些不受控制。感受到郑忽身体散发出来的热气,燕将身体贴在郑忽后背,双手摸着郑忽的额头,有些担心的问道:“公子,你怎么了”肢体的摩擦,柔软的触感让郑忽残存的理智在这一刻尽数崩溃,双手一把将燕拉入怀中。第三十八章 振旅于葛感谢书友鹰眼112的打赏周王林十年秋九月十三日。长葛城郊外以东五里的一处空地上,一支约摸有两千人的队伍分列而陈,规整的肃立着,但是偶尔出现的骚动和哄笑声却让人明白这并非是一支百战劲旅。没错,这就是郑忽从各乡征召过来的青壮,并且在经过了严格的遴选之后余下的。根据郑忽的命令,凡年龄不满十八或者是超过三十五一律剔除,身娇体弱、面黄肌瘦的也要打回原籍。最终,从三千多人中留下了这两千人。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郑忽决心从这两千人开始,为自己也为郑国打造一支战必克、攻必取,让敌人胆寒,可以横行列国的铁血强军。自然郑忽也为这支军队起了个名字,叫郑之武卒。名字虽然起的响亮,但是若要想实现和魏武卒那样令天下为之侧目的威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郑忽对此也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未经过铁与血磨砺的军队也绝对无法成为虎贲悍卒。况且此时行军打仗更像是贵族之间的一场游戏,庶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后世的拉拉队。郑忽记得前世易中天先生在讲先秦的士的时候,讲了这么搞笑的一个场景。一次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军失败逃跑。战场上所有的晋军战车都跑了,只有一辆晋军战车停着不动。跟他“配对”的那辆楚国战车追上来,在他旁边停下。那个楚军战士下车,问晋国战士“哥们儿你咋了,你咋不跑呢”晋国战士回答“我车坏了,它不动。”楚国战士说“哦,我看看应该是这个地方有问题,我帮你弄一弄还能动。”于是楚国战士帮晋国战士修好战车,自己又跑回自己的战车上,晋国战士继续跑,楚国战士继续追。跑了没几步,晋国战车又不动了。楚国战士又把车停下来,下车问:“哥们你咋又不动了”晋国战士回答:“它又不动了。”楚国战士又帮忙把晋国战车修好,晋国战士驾车继续跑,楚国战士回到自己车上继续追。追到第五十步的时候,楚国战士停下不追了,晋国战士也停下车,对着楚国战士招手说:“楚国的兄弟谢谢啊”这确实有些夸张的成分在内,但是不会相去太远,此时的战争以分出胜负为目的,杀人盈野,不惜代价消灭敌国的有生力量那是从战国时期才开始。当然,打仗必定要死人,这是不可避免的,刚发生不久的宋殇公被弑不就是由于士兵厌战又误听谣言而导致的吗故此,郑忽的当务之急就是改变庶人和士对于战争的观念。让他们明白战争是严肃的更是残酷的,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踩着敌人的尸体进入天堂。看着整齐排列的青壮,其中有的人还稍显稚嫩,将他们猛然带入到一个血淋淋的杀戮时代,郑忽心中突然有些不忍,但是很快便压了下去,这不是心软的时候,谁让大家生在这个礼崩乐坏,大争之世即将拉开序幕的时代。这就是命啊平复了心头的所想,郑忽伫立在战车上面对着众人,发出他生平最为响亮的声音向众人训话。“征召诸位前来的目的,想必已不须再赘言,然不养千日之兵,不足以供一时之战,今日汇集诸位于此,非为用兵,实为养兵也”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开始出现小股的骚动,毕竟练兵之事,郑忽一直都没有对外人讲起过,众人以为郑忽将他们征召过来之后就会去剿匪。可没想到却是要练兵。练兵,他们这些人可不陌生。在藏兵于民的此时,趁农闲的时候组织青壮进行军事训练,是常有的事。司马法仁本中就有所谓的“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左传隐公五年中也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郑忽所讲的练兵之事议论纷纷。郑忽耐心的等待着场面平静下来,接着开口道:“今次诸位亦可以为是秋狝,但却较于往日不同,此次演兵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一名,两伍为一什,设什长一名,十什为百,设百夫长一名,十百为千,设千夫长一名。”这是郑忽在决定练兵之时就已经要决定进行的军制改革,这个时期各国的军制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以车兵制为主。但是随着作战方式的改变和作战地域的扩大,盛极一时的车战和车兵在春秋后期也走向衰落。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晋国大夫魏舒在与无终狄兵的遭遇战中,“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放弃战车,组成步兵方阵,最终击败狄兵,为中原地区改车兵为步兵开了先河。而郑国步兵制的建立其实还要早于晋国,只不过是在与戎狄作战中使用,并没有大规模的推广。郑忽既然准备练兵了,自然不会选择注定要被淘汰的车兵制。“季、仇”郑忽高声叫道。“卑下在”季和仇从郑忽的战车两侧走到郑忽战马前面,单膝跪地,面对着郑忽应道。“命汝二人皆为千夫之长,统领众人。”季和仇闻言喜上眉梢,连忙应诺。季和仇二人是高兴了,但是下面的众人却是不干了,季和仇只不过是下士,按制最多能充任两司马,领二十五人。可现在却成为千夫之长,统率千人,他们这些虽然是庶人,但好歹也接受过最基本的军事训练,对军制还是有些了解的,虽然现在已经改制了,但是让下士统领千人,还是闻所未闻。于是,人群中又开始骚动起来,而且动静比上次还大,有的甚至大声呼喊道:“世子赏罚不公,某等不敢从命”季和仇先是朝郑忽尴尬的笑笑,然后大声呼喊肃静,企图让众人平静下来,却没有想到,越是呼喊,反而越是骚乱郑忽见状,高喝一声,“诸位听我一言”第三十九章 厚赏不遗匹夫今天两更,求推荐求收藏听到郑忽的声音,喧闹的人群开始缓缓平静下来。一方面郑忽广撒的恩惠,让他们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前段时间,各乡赴宴的长老将当日的情形道出,让他们也开始对郑忽心怀畏惧。在他们看来,世子虽然仁而爱人,却也不是好相与的。鼎沸的人声渐熄,郑忽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吾固知诸位心有疑义,然这正是吾想向诸位申明的,自即日起,凡长葛之众入士伍者,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功大者身必尊”此言一出,尽皆哗然,相邻的无论相熟的不相熟的对此皆是议论纷纷,实在是郑忽命令让他们受到震动太大了。于此时而言,不亚于在平地上响起一声惊雷。倒是那些平日里各村社的首领稍显平静,他们这些人在战时充任各级军官,立功之后也有晋爵的机会,但是爵位可不是那么好晋升,有的家里甚至有两代人皆跟随着国君打了大半辈子的仗,立功无数,才堪堪晋爵一级。所以,他们这些人虽然对郑忽所说的以军功论爵,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的话感到震撼,但也只是震撼而已,并没有周围众人发自肺腑的激动,毕竟那可是爵位,不是大白菜有的甚至认为郑忽这是以狂言欺骗众人。而庶人可就没这么多想法了,祖祖辈辈的庶人生涯,让他们早已对爵位感到绝望,谁曾想郑忽却给了他们一个天大惊喜,让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世子所言可作的数”人群中有一人大声喝道,此言一出,原本嘈杂的环境霎时静了下来,一个个面露期待的等着郑忽的下文。“吾之言自然作的数,诸位中若有人能于阵前斩得敌军首级一枚,可晋爵一级,亦可得相应的田宅、庶子,且爵尊者赏赐重,爵卑者赏赐轻。”话音刚落,又有一人扯着嗓子大喊到:“世子莫不是以大言诓骗我等,若某能斩首七人,岂不是可列为一国正卿”众人闻言,齐齐向郑忽看去,对啊要按照世子这么说,自己要能斩首七人,未尝不可过一过正卿的瘾众人竖起耳朵,紧张的等待着郑忽接下来要说的话,生怕郑忽会反悔。这其实也算不得误解,它根源于周朝实行的班爵禄制,天子所班是“公、侯、伯、子、男“,诸侯所班是“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其中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按照郑忽的说法,庶人和正卿之间距离确实只是七颗人头。不过,郑忽可没有这个权利,即便有,郑忽也不会这么做,一来是因为这样的变法肯定会将现在郑国朝堂上所有的卿大夫得罪一遍,郑忽现在自身都难保,再得罪这些人跟等死有什么区别,二来则是依照班爵禄制进行赏赐,总共七级的爵位划分却是有些少了。所以,郑忽决定在自己的治下另立一套爵禄制度,这就是秦国的二十等爵制。郑忽并没有因为要训练武卒便采用魏武卒“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的制度。原因在于魏武卒不但享有免税免徭役的待遇,而且即使是身衰力竭之后,优待条件并不改变,所以导致军队更新不易,优待众多士卒造成国库空虚。受优待的士卒如果战死则会影响自身的利益,战斗力虽强,却是“危国之兵“。而秦国的军功爵制则是最完善、最合理的,将士有功既赏爵位,又益田宅、庶子,可以成为军功地主。所以后来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最强。但是这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秦国的军功爵制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之上的,此时的郑国依旧是井田制下的土地公有。郑忽并不想改变土地公有的性质,却又想实行军功爵制,所以最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嫁接。以“份地制”为蓝本,庶人立功之后分得份地依旧要归田,不过年龄放宽到士卒及士卒配偶和父母死亡之后,家中的子嗣对土地没有继承权,有的只是爵位的降级继承权和财产的继承权,这样,既不至于让士卒担心战死之后,家属的生存问题,又能激起国人的向战之心。再者,郑忽还决意用厚赏的办法让国人明白,军中自有颜如玉,军中自有黄金屋。金石珠玉这些东西,寒不能衣,饥不能食,用来收买人心正合适,况且用征伐他国获得的财物赏赐给本国的有功士卒,这买卖怎么算都不亏本。而且,这套制度暂时只在长葛一地的庶人中实行,并不会触动卿大夫家族的根本利益,或许在这些人眼中,郑忽的这个爵位没有得到国家的承认,只是伪爵而已。等到这套制度真正运行起来,郑忽再甩锅给他老爹,郑忽相信以他老爹的政治眼光,不会看不到这套制度的优越性,同样地,以他老爹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手腕,不怕这套制度落实不下去。而郑忽只需要伸着手等待果子成熟就行了,并不需要担心此事最终为别人做嫁衣,因为只此一件事就足以让郑忽的世子之位稳如泰山。宗庙与爱子,孰轻孰重,郑忽觉得他老爹还是分的清的。在心中组织了一下语言,郑忽开口道:“此爵非彼爵也此爵专为我长葛之民所设,分为二十等级,每一级皆有相应的田宅及其他赏赐,且爵位高者一应待遇与大夫、卿等同”郑忽的前一句话让众人沮丧不已,后一句话却又为众人燃起了希望之火。庶人们从来没尝过爵禄的滋味,即便是郑忽所说的此爵位只在长葛实行就足以让一些庶人喜出望外的了。那可是爵位啊在长葛实行也是爵位。更别提,郑忽所说的爵位高的待遇和大夫、卿等同。别说大夫、卿待遇,就是下士待遇也是他们这些庶人祖辈们都求而不可得的。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社会阶层的流动渠道并不为他们这些庶人开放。第四十章 具折上奏郑忽盗版的二十等爵制,不啻于在此时社会阶层的流动渠道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虽然还很小,但是千里的长堤,不也最终溃于蚁穴吗“此事过几日便会下达到各乡里,诸位可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