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等候迎接大军,他这才命令大军开动。稍稍低头看着眼前面显稚嫩的公子辛丑,泄驾率先行礼道:“劳烦公子在此久候,公子辛苦了”辛丑颤颤巍巍的回了一礼,他真的是有些害怕。刚才看到这么多的士卒直奔召陵而来,扬起的滚滚尘土、隆隆的战车行驶的声音、哒哒的马蹄声以及士卒行进所发出的脚步声配合着随风飘扬的郑军大纛,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威武的士卒。这也是正常,一来他年纪太轻,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二来,谁让现在的郑国是中原有数几个强国之一,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就此时中原地区各国军队的战斗力来论,郑国要说是第二,没人敢称是第一。看着眼前身着甲胄,高出他小半个上身的年轻男子,虽然目露和色,但他的心里还是有些七上八下。“不不敢称辛苦”结巴了一句,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这得益于子令平常的教导。随后,泄驾又与子令和召陵属官一一见礼。之后,泄驾邀请公子辛丑同车,在三军前后转了一圈,意即象征性的告知三军将士,郑国的贵族中再添一员,他日相见,要以礼相待。在郑军的一片欢呼声中,车马缓缓停在三军阵前,泄驾和公子辛丑同时下车,联袂走到早已搭好的临时祭台脚下,泄驾将郑忽交于的盟书玉片交到巫觋手中,巫觋小心的将之放在装有三牲的鼎前,祭祀这才算是开始。随着几名巫觋的祷告唱诵之声响起,大军一片肃穆,除了偶尔风吹动祭台上大旗的猎猎之声,整个祭祀现场落针可闻。也不知等了多长时间,巫觋让跪在祭台脚下的泄驾和辛丑同时上前来,二人小心的起身走到祭台之前以牲血涂于嘴唇之上,同时向后土神宣布召陵已归郑所有,乞求后土神的保佑。再之后。二人一个左手一个右手同时手持盟书的一角,转过身来,高高举起,象征着在后土神的见证下,自今日起,召陵已经是郑土。此时,三军将士的欢呼之声再次响起,祭祀进行到此处已经临近尾声。在一片欢呼声中,二人将盟书在放回原处,退到原来的位置再次跪下,由巫觋将方才的情形向后土神汇报。三军将士的呼声立止,目不转睛的盯着台上的巫觋。终于,巫觋在低音唱诵之中送走后土神后,大声的宣布,后土神对这次祭祀非常满意,感谢在场众人的虔诚热情之心于是,大军的欢呼声再次响起祭祀也进入到了收尾阶段。而后,泄驾和公子辛丑再次同时手举盟书登车,再一次的围绕着大军巡转一圈,向三军将士宣告召陵已是郑土。在将三牲煮熟后,分别分给郑一方和召陵一方同食,祭祀这才算是结束。接着,子令便命人将已经准备好的粮秣送出城外,犒劳三军将士。整个受城仪式便算是告一段落,而此时,天已经微微的黑了。第八十五章 收尾邓城,封君府邸正厅。郑忽跪坐在上首,听着泄驾派的使者将召陵的情况一一代为传达,最后,使者对郑忽言,泄大夫带领着公子辛丑和召陵宰子令大夫及本国士卒正在往此地赶来的路上,还请世子稍待听到这里,郑忽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洪水以北自即日起,算是彻底的投入郑国的怀抱了。此事从筹划到今天,至多也不过有半个月的时间,但是其中所经历的风险却是一点不少,也不知是否是郑忽运气太好的缘故,每次总能够化险为夷。而今,事已成定局,一个拓土之功是跑不了了。这就足够让郑忽喜出望外了,虽说他的嗣子之位渐趋稳固,但是谁又会嫌自己立的功多呢况且此事全是由他一手筹划执行,此事的成功不仅是没有让他的心血白费那么简单,更极大的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虽说他刚来之时也曾带军助齐破戎,但那完全是赶鸭子上架,不得已而为之,与此次不可同日而语。挥手示意使者退下。郑忽需要一个人静一静,好平复一下内心的略微有些激动的心情。曾经发生过的乐极生悲的事情,已经让郑忽得到了不小的教训,他必须不断的迫使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而且,郑忽还记的临行前,自家老爹对自己的告诫,事情越到最后越要小心谨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事情,郑忽真的不愿让它发生。随着心境的平复,郑忽的开始思考起此事该如何收尾。邓城、召陵虽然已经入郑,但是民心未附,还是存在着一些隐患的。邓荒和公子辛丑作为封君,肯定不能再让他们留在此处,尤其是邓荒,其家族在邓城经营了三代,邓城的国人早已习惯了其统治,若是其对郑国的统治心有不满,带领邓城叛郑归蔡,那么肯定会有大批的国人跟从。这一点,郑忽是深信不疑。昨日大军走后,郑忽回城正好碰到一群战战兢兢的邓城国人为邓荒求情,这些人虽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也隐约明白邓城已经易主,七千余郑军怎么可能能悄无声息的入城。而且前日虽然天色已晚,但是郑军挟持邓荒入城,又不是什么隐秘之事,有心人自然能发现其中不对劲的地方。故而,郑忽昨日只能一边将邓城已经归郑的消息告知众人,一边保证仍会让邓荒食采于邓,不会因为邓城入郑就改变此地的政令,这才让邓城的国人稍稍安心。也由此,郑忽知道,这小胖子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油腔滑调、只说不做,至少对于邓城还是比较负责的,说不准府库中囤积的那么多粮草就是为了应对饥馑之患的。所以,郑忽对于邓荒这个小胖子就更加不放心了。原本郑忽就是准备将其留在身边,现在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可以让他继续食采于邓,但是却不能再任由他管理邓城了”郑忽想道。至于召陵的问题,郑忽现在还不是特别了解,只有等泄驾来了,他才能知道召陵的大致情况。不过,虽不了解,但是郑忽已经决定,让公子辛丑和邓荒享有一样的待遇,只挂个封君的名头,每年享用着封地的赋税,其他的治理问题就不需要他们插手了,自有郑国的官吏来帮助他们管理封地。至于帮助他们管理封地的官吏问题,根本不用郑忽操心,从军中遴选几人足堪大任。现在又不是后来文武官员泾渭分明的时代,治理地方靠的是文官,此时压根就没有文武界线这一说,像经常为郑庄公出谋划策的祭仲,登上战车就是一猛男,还有后来的鲁国季孙氏的家宰阳货,以陪臣执国命,靠的不就是他自身的领兵能耐吗况且军中的军官尽皆是贵族充任,好歹也是接受过贵族教育的人,君子六艺难道是白学的话虽如此,郑忽还是决定要留下千余人的军队在此驻守维稳,不过这终究不是长久之策,移民徙边才是社稷长计。这又带来一个问题,郑国国内都是地广人稀,更不会有人愿意来这经常遭受洪水泛滥的地方受罪。但是这个地方又十分重要,不但距离上蔡极近,而且与顿国、沈国接壤。“真伤脑筋啊”郑忽感叹一声。他决定还是回去和他老爹商量一下再做决定。“不过,鼓励生育的事情确实该提上日程了”郑忽现在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口的重要性。“这些也只能等回去以后再说了”结束了自己心中千头万绪的联想,郑忽心知,“当务之急是要准备好迎接泄驾一行”他与公子辛丑及其母舅第一次相见,自然不能失了礼数,这是对此时贵族最起码的尊重。虽然以后的公子辛丑可能就是新郑城中的一闲散公子,但是郑忽依旧不敢怠慢,因为这关系到召陵的士气民心。无论怎么说,公子辛丑都是召陵的封君,召陵民众都是其治下之民,主从关系尚未解除,主辱臣死。郑忽一旦对公子辛丑一行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礼遇和尊重,召陵是存在国人暴动甚至叛郑的可能的。这不得不防这也算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弊病了,封君采邑内的臣民是封君的私属,只对封君负责,对封君的封君都是爱答不理。当然这是在封君贤明的情况下,若封君不肖,民众大多会选择逃离封地,另谋出路。像曲沃为什么能和翼的分庭抗礼,不就是由于晋君羔裘豹祛,衣轻食肥,尸位不恤其民,拼命的对其采邑内的民众敲骨吸髓,最终导致民皆归于曲沃,曲沃这才有了和翼抗衡的本钱。而郑忽暂时还没有听说召陵有民众窜逃的现象,所以,这个礼遇是必须有的。再者说,此时像邓荒这种没脸没皮,记打不记吃的贵族毕竟是少数,对他们的尊重其实也是对自己尊重的一种方式。第八十六章 抉择“见过世子”邓城北门,随着郑国大军的车马缓缓停下,泄驾带领着邓荒、公子辛丑和子令急忙下车对着郑忽拱手行礼道。郑忽回礼,之后,他对着公子辛丑笑道:“这是辛丑公子吧”一个十岁的稚子,郑忽自然一眼就能辨认的出来。“唯”辛丑再次拱手行礼,然后微微抬头小心的看了郑忽一眼。他对于郑忽这个郑国世子既有些好奇亦有些恐惧,见其对自己显露善意,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古人本就早熟,而他也已经十岁了,对于一些事情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当他的舅父子令将他的大兄已和郑签订盟约,把召陵划给郑国时,他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反应过来之后,下意识的便问子令该如何是好而子令把召陵当时的处境向他告知后,坚持由他来做决定于是,他做出了他人生中迄今为止最重大的一个决定,遵守两国盟约,让召陵入郑。虽然做出了决定,但是他的心却时刻提了起来,他也不知这个决定是对是错。直到郑国的那位泄大夫到来,对他甚是和善,未曾有一丝的失礼之处,这才让他提着的心稍稍放下。当然他也明白,这并不能代表什么,真正能决定他命运的还是他眼前的这位郑国世子。所以,当今天早上,他听到要去邓城见郑国世子之时,昨日稍放下的心又立刻提了起来,心中是忐忑不安。一路上和他同车的那位泄驾大夫仿佛也看出了他不安,还笑着安慰了他几句,让他不必如此忧心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下来,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生怕自己会因疏忽而失礼,惹怒这位郑国世子。不过,所有的这一切都在这位郑国世子春风化雨般的笑容中全部消散。他有些心安了。“这位是子令大夫吧”郑忽对辛丑回了一礼后,又继续笑着对辛丑身后的子令道。子令不敢怠慢,再次拱手行礼,低头道了声“唯”郑忽还礼。他现在的一举一动却是比以前更加从容了,更能让人感觉出一种大国继承人应有的风范。这一点,子令是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从容不迫的举止,笑容中流露出的自信,无一不向其展现出一个中原大国应有的气度“我已特地命人在城中摆下筵席,为辛丑公子和子令大夫接风洗尘,还望二位不吝赏光”“不敢”二人同时行礼。郑忽笑着再次回礼,拉着公子辛丑的手走上车。子令见状,终于舒了一口气,其实,他心中的焦虑不见得比辛丑少。只不过一直强压着就是了,如果连他都开始惊慌了,那辛丑便会更加惊慌。故而,他一直表现的都很镇定,为得就是让辛丑心安。现在他看到郑忽对他们如此礼遇,甚至让辛丑与其同车,他的心也如辛丑一样定下来了“郑世子既对公子礼遇非常,自然不会亏待于他”这是此刻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看着郑忽的车架缓缓入城,泄驾也立时登车,命令大军入城。邓荒看着这一幕,心中苦涩,面露无奈,得嘞,自家府库中的粮草又要遭殃了。宴罢,当侍女将狼藉的杯盘收拾下去之后,正厅之中只剩下郑忽和泄驾二人。郑忽没醉,泄驾却是微醺,而公子辛丑和子令以及邓荒都已经下去休息了。于是,郑忽开始向泄驾询问起召陵的一些情况。泄驾虽然感觉有些飘,但是脑子却很清醒,对郑忽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了解了大致情况之后,又看了看泄驾发红的脸,郑忽命人将泄驾扶下去休息。泄驾也未推辞。厅中最终只剩下郑忽一人独自跪坐在上首消化着从泄驾口中得知的召陵情况郑忽倒是真没想到公子辛丑的母舅子令竟是个德行俱佳的人才。他现在有些犯难,是将子令带回自己的封地辅佐自己呢还是继续让其留在召陵以抚民心根据泄驾所说,这子令在召陵的声望不低,民皆慕其德。若贸然将之带走,召陵的民众肯定会有摇摆之心,这对郑国在召陵的统治不利。若不将其带走,郑忽心有不甘,他现在是切身的体会到为何当年周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