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弊端了,虽然嘴里喊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必然也有偶然,但是事实上眼睛从来只盯着必然看,不去认真的分析偶然。总有人会说没有张三,还有李三,王三诸如此类的话。或许偶然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确实是不值一提,但是它包含了很多历史人物的性格,通过研究这些东西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贴近历史人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毕竟所有学问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看来只能尽快回去好好劝劝他了,实在不行只能让自家祖母出马了”郑忽觉得也只有自家那个曾经偏爱幼子的祖母能劝住自家老爹。其他人还真没这个能耐“不过,自家祖母好像自从与自家老爹掘地相见之后就再也没过问过政事了。”“看来也只能等回去以后再说了”第八十九章 归郑途中“我走之后,邓城、召陵二邑就劳烦二三子多费心了”邓城北门外,郑忽对留戍邓城、召陵二邑的士卒统帅、新充任的各级属官以及由他亲自挑选的新邓宰和子令说道。“请主上放心,臣陪臣必不负主上之托”郑忽满意的点点头,又对着众人行了一礼,转身登车离去。众人立刻回礼,之后,直起身来看着郑忽的背影,目送他离去。行至中军,泄驾、邓荒和公子辛丑早已等候多时。郑忽再不拖沓,命令大军即刻开拔。随着郑忽命令的下达,六千大军缓缓朝西北方向移动。邓城距新郑一百来公里,沿途又都是郑国土地,省去了差人借道的麻烦。所以,快则三天,缓则五天,大军即可到达新郑。看着前面迎风飘扬的郑军大纛,两侧行进的士卒、车马。郑忽心中很平静,无一丝得地之后的欣喜和立功之后的得意。一个人所身处的环境真的能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郑忽就是一个例子。从刚开始的政治小白到现在的准政治人物,他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看起来可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撇了一眼身旁的公子辛丑,见其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郑忽猜测这或许是因为他一直宅在召陵,从未没出过远门,而今突然离去,心有不舍。加之,他一直都是由他的舅父子令辅佐,遇事一般又都由子令做决定,所以,导致了他对子令有依赖之心。现在他独自一人跟着自己去人生地不熟的新郑,他再没有了可依赖的人,心中难免会有些不安,这也是人之常情“公子可是对召陵心有不舍”“嗯”辛丑小声的应道。他的兴致并不高,只是由于是郑忽发问,他才勉强收敛神色回了一声。“公子大可不必如此,此一去又非永别,日后自有再回来的那一天”“我我真的还能回来吗”辛丑听着郑忽的话,心中有些激动,面露希冀之色。虽然郑忽等人一直把他当个孩子来看待,但是他心中早已经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当他的舅父子令告知他,他这次去新郑或许很长时间都不会回来时。他隐隐明白了,他此次跟随着郑忽去新郑不仅仅是为了重新得到册命那么简单,而是要留在新郑作质子。对于质子这个词,他又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呢这意味着他很长时间或者永远都不能再回到召陵,再也见不到他的舅父了。他心中清楚,他又不是一国继承人,继承人作质子总有回去的一天,他一个不受重视的闲散公子去作质子,回去,是一种奢望而今,郑忽的话让他在心底升起了一丝希望。喃喃道:“我还能回来,我还能回来”说着眼泪顺着面颊滚落。“也是难为他了,毕竟还是个孩子,小时候还死了爹妈”叹了口气,郑忽道:“公子此去新郑若是住的不习惯,大可来我的采邑长葛,我手下倒是有两个和公子年纪相仿的同龄人”是郑忽的同情心发作了吗或许有这方面的原因,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按照郑忽的想法,公子辛丑年不过十岁,整个人和一张白纸无异。若是能好好培养,未来未必不能成材。反正培养一个也是培养,培养三也是培养。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让管仲、鲍叔牙带带他,不指望他能成为像管仲那样的大能,至不济也不会比子令差。毕竟子令已经将他的性格打磨的差不多了。只要用心培养,就绝不会太差谁也不会嫌自己手底下的人才多,而且若真有个万一,那他郑忽就真捡到宝了辛丑自然不知道郑忽心中的想法,以为郑忽是真的关心他,心中因其带自己去新郑作质子的芥蒂稍去。“唯”他到新郑后免不了要叨扰郑忽,除了郑忽、泄驾、邓荒,其他人,他根本一个也不认识。所以,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不仅大人会对未知的环境感到恐惧,孩子更会。郑忽的话让辛丑心稍安,虽然他很反感郑忽将他当做质子带回新郑,但是对于郑忽,他谈不上恨。因为郑忽对他一直礼遇有加,他在蔡国就是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公子,在未就封的那两年早就习惯了被人忽视,现在突然有个地位很高的人表现出对他的重视。他心中即便没有狂喜,也总会有些异样。郑忽见辛丑答应一声之后便不再说话,只当他是还未走出心中的不舍,也不再打扰他。况且来说,以后他郑忽是主,公子辛丑是从,适当的关心可以,但是绝不能过度。距离感或者说威仪还是要保持的,所谓威不可亵,亵则玩,玩则无震与郑忽这边略有些沉闷的气氛不同,邓荒在经历了短暂的不舍之后立刻就像腾笼而出的鸟,开始放飞自我了听着从邓荒那里传来的歌声,郑忽摇摇头,还真是不能说他没心没肺,没心没肺怎么可能会心存邓城民众,积聚粮草。只能说他是天性乐观,这一般也是像他这种厚颜无耻的人的标配。反正是已经改变不了局面,那还不如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自从邓荒从他老爹那继承过邓城之后,可以说是为邓城操碎了心,就没睡过一天安稳觉,生怕自己家族苦心经营的邓城毁在自己手里。虽说刚开始郑忽让人接管邓城时,他还有些担心,但是现在他是浑身轻松。无事一身轻嘛再说担心也没用,索性就由他去吧该吃吃,该喝喝,干嘛要和自己过不去。果然是乐观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都能很快的适应环境。这句话用在邓荒身上算的上是恰如其分。“不过,这歌声还真是”郑忽实在欣赏不了邓荒鬼哭狼嚎的歌声,在心中忍不住吐槽了起来。所有这些或喜或悲的事情都让郑忽的回国旅程变得不再那么枯燥第九十章 新郑事1新郑最近一段时间有些诡异西城、东郭虽然仅有一墙之隔,但是其中的景象却是截然不同。与西城区的冷清、肃穆相比,东郭区却是热闹非凡,手工业者、商人、国人甚至过路的行人都会经常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小声的讨论着这段时间发生在新郑的大事。“听说了吗甫假大夫自尽了”“哪个甫假大夫”有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当然是我国六卿之一的令正甫假大夫”“啊”还没得到消息的人都是一阵惊讶。“这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反应过来,立刻有人低声询问道。“就在三日前”“可是出了什么事”自然有好事者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消息灵通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露脸的机会,压低声音对众人道:“此事出我口入诸位耳,不可再言于其他人”众人已被勾起了好奇心,都道:“大兄放心便是,你我相熟多年,还信不过我吗”此人闻言,往四周瞄了一眼,觉得其他人应该没有注意到他们这群人所谈论的禁忌话题,这才道:“我家有子侄在军中,听说是甫假大夫里通外国,君上命人士卒围其宅邸,方欲执其闻罪,不料其已经畏罪自杀”“啊竟是如此,那这甫假大夫也真是该死”大多数听到原因之后,立刻同仇敌忾起来。不过,也有小部分人对此心怀疑惑“大兄莫不是以大言欺骗我等,这甫假大夫位于士大夫之列又兼令正之位,即便是叛国,其罪也不致死啊怎么可能畏罪自杀”“这我就不知道了,可能是其心未泯,羞愧难当,这才自尽的吧”那人方欲再反驳,旁边却有人反感他有些阴谋论的说法“小子休要胡思乱想,难不成还能是君上杀了甫假大夫不成”此言一处,立刻有不少人跟着附和。那人见状,神色讪讪,不敢再多说。不过,事情也确实如此人所说,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事还得郑庄公回到新郑开始讲起。自从郑庄公回到国中,立刻开始了对三公子势力的清洗。说是清洗,其实规模并不算大,毕竟在郑庄公已经明确认同郑忽嗣子地位的情况下,很少有家族愿意再趟这一趟浑水。当然,有人认为这是一汪浑水,也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家族将兴的预兆,暗中对三公子表示了效忠之心。也有不少家族是存着骑墙观望的心思,按兵不动,还有小部分的家族是存着左右逢源的心思,派遣家族的庶子与三公子搅到一块。而这些无一不是与郑国公室关联不大的士、大夫之家。郑国公室的近亲旁支则是旗帜鲜明的站在郑忽这一边,对三公子抛出的橄榄枝视而不见。这也很好解释,郑国立国日浅,公族的势力并不大,而且由于是寰内变寰外,为了能在中原立足,公室之中相对团结。再加上共叔之乱未远,很多人也都能引以为戒而国内的士、大夫之家则不同,他们的根基浅而且与郑国公室的关系不大,他们想要更进一步,无非只有两条路。其一就是熬,把自家的根基一点一点的打牢靠,让自已家族的底蕴一点一点的厚实起来。但是,这条路要经历的时间太长,面临的不确定性太大,若是其中有一个不肖子孙就有可能将自家的基业全部败光。所以,那就只剩下第二条路了,那就是扶立之功,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功劳所获得的收益比这个功劳还多。按说郑忽的嗣位已定,他们这些人该向郑忽靠拢才是,但是,在局势这么明朗的情况下,向郑忽靠拢的人又怎会是少数,他们即便靠拢过去也得不到重视。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剑走偏锋,搏一把还说不定真能搏出个富贵荣华。一旦事成,整个家族至少可以少奋斗三代。这个诱惑真的是太大了大到可以让人不避生死。有不避生死的,自然就有贪生惜命的,也有既想规避风险又想得到收益的,总之,在郑庄公离开的这段时间,新郑算是百鬼夜行,群魔乱舞留在新郑监国的祭仲对此更是不闻不问,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除了每天例行处理些国事外,其余时间就宅在自己的宅邸中,谁来都不见。有人从中看出了不对劲的地方,也有人对此心领神会,觉得祭仲是在默许,还有人认为祭仲这是准备先观望一二,再做决定。反正是各家有各家的想法,不一而足于是,在祭仲的默许下,新郑的这潭水愈加浑浊。直到郑庄公回到新郑之后,各家这才收敛起来。收敛是收敛了,但是之前各家的小动作又怎么能瞒的住祭仲的眼。果然,在郑庄公告庙之后的第二天,祭仲就将所有的情况一一汇报。郑庄公为了让各家放松警惕,故意缓了八天时间,毕竟,此时来说,各士、大夫家族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私人武装。如果在他们的警惕期动手,一旦不能一鼓作气的将之全部拿下,拖延起来会很不利,会造成城中恐慌。终于在八天之后的夜里,郑庄公命令祭仲率领城中的驻军将所有与三公子有秘密往来的和左右逢源的家族给控制住。祭仲也不负郑庄公之托,趁着漆黑的夜色,迅速的将各家拿下。拿下是拿下了,如何处置却让郑庄公犯了难。拿下的家族虽不多,但是总不能全部处死吧自三王治世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可循,在讲究少杀慎杀的此时,战场上都不欲多杀人,更逞论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若是驱逐出去吧,先不说这些人是否会因此到处兴风作浪,对郑国不利,单是传出去的名声也不好听。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寤生在国内铲除异己,致使国内士、大夫家族离心离德,纷纷出逃。这不但对郑国的国际名声不利,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有些贼心不死的诸侯打着伐无道的幌子来攻打郑国。就在郑庄公左右为难之际,祭仲为他出了个主意第九十一章 新郑事2“君上何不尽贬其为庶民,打乱之后,徙治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