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还没开售,就被禁止了。郑忽真是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一把,什么叫世界上最大痛苦就在于此他也不敢在私底下搞小动作,不然的话,引得他老爹的不快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他只能打碎了牙含着泪往肚子里吞也得亏他对造纸术算不得陌生,因为前世的时候他在中央某套看过一个关于造纸的专题片,对于造纸的工艺和步骤了解一些。不然,他就只能寄希望于工匠们能够做出新的突破,或是在其他方面寻找财源,这种事,不确定性太大,而且有时候还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总之,感谢万能的央妈结束了这个话题,郑忽和邓荒一同前往此次工坊之行的第二站,木工作坊。在中国,木工,是个非常古老的职业,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最初的木工,其主要技能就是修建房子。而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化,此时的木工不止要会建房子,还要会做一些其他的木制品。当然,木工技艺的发扬光大,那是在鲁班和墨子之后。不过此时的木工在手工业中的受重视程度其实也算不得低。比如,天子有六工,礼记曲礼下所谓“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由此可见,木工在手工业中的地位。刚到木工作坊,郑忽二人就被迎了进去,为首的是一名叫做材的老木工,不必说,其家族必是木工世家无疑,这也算是时代特色了,工之子必为工,商之子必为商,大夫之子恒为大夫,诸侯之子必为诸侯,整个社会就是这么的等级森严。不过,这不是郑忽需要关心的东西,他想要的是木工们能拿的出手的成果。他可记得方才这个叫做材的老人让他前来指导工作了。“材工可有教我”郑忽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不敢,只是小儿辈作了些东西出来,老朽年老昏聩,不明世情,特来请主上一观”正说话间,已经有人将一方漆案抬了出来,漆案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倒是漆案上的画作和镶嵌的金属一下子进入的郑忽的眼球。“金银平脱技术”这是郑忽的第一反应。所谓的金银平脱就是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极为著名的器物装饰技法。是由出现于商代的金银箔贴花技术发展而来,战国时就已经开始应用在漆器上。所以,郑忽在愣神片刻便立刻反应了过来,这种技法出现在此时也算不上太令人惊讶。只不过这也跟郑忽提了个醒,漆器行业其实是大有可为的。漆器在中国起源很早,在河姆渡文明中发现有木制朱漆碗,夏代的木胎漆器已经开始用于日常生活,当然了,这里的日常生活是指特指奴隶主贵族和比较富裕的国人的日常生活。而此时的漆器物其实应当归属于奢侈品一类当中,在盐铁论中就有记载称:“一文纹之杯得铜杯十”即一件纹饰漆杯等于十个铜杯。在汉朝的时候尚且如此,在此时就更不用说了。虽说此时漆器算是奢侈品,但是专门的漆工却是寥寥,原因在于此时的漆器工艺只是木器业的附属,髹漆算是木工的第二技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战国中期,这才出现了漆工和木工的分离。不过,这种情况应该会随着郑忽的赏赐而有所改变吧毕竟这种工艺的进步就是成果,更不用说用这种工艺装饰漆器,那叫一个精致,那叫一个高雅,这就是钱“卿以为此物如何”郑忽开口向邓荒询问道。“精美非常,价值不菲”邓荒斟酌了一番,开口道。郑忽点点头“既如此,所发明此技艺者赐金二十,材工教导有方,亦赐帛一匹,其余人等,以其功计,皆有赏”众人闻言,参与过这个工艺的人,个个喜形于色,材更是乐的合不拢嘴,他也没想到郑忽给给他按上个教导有方的名头赐他一匹帛,他现在觉得,以后真的很有必要好好督导督导这些木工坊里的后辈子侄们。“希望尔等再接再厉”末了,郑忽不忘继续鼓励一句。“唯”走出木工坊,郑忽冷不丁的向邓荒问道:“方才木工生产之物,卿拿出售卖,可为我得利几何”邓荒沉吟了一会,“此物确实精妙,若是将此技艺用于其他日常器物之中,各国公室、封君必趋之若鹜,至于获利之事,臣下也不敢妄言,年入千金也未必不可”这其实是邓荒保守的估计。漆器本来就是奢侈品,什么是奢侈品,就是能获得暴利的东西。就方才见到的那种髹漆技法和金银平脱工艺,邓荒觉得要让他拿去卖,他不每年从各国的大贵族手里面坑个一两千金,都对不起他这一身的能耐。他可不像郑忽,只看见了金银平脱的技法,那髹漆和雕琢图案的高超技艺,他也是看在眼里的。这也很好理解,作为这个时代的土著,他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东西细微处的了解要是再不如郑忽,那他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所以,一年搞个千金,他还是有信心的。各个诸侯国的贵族是什么尿性,他是太清楚了,除了偶有几个是在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其余的,尤其是各国的公室子弟是特么的腐败的。比吃比玩比女人,只要有机会,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炫耀自己财富地位的机会。所谓肉食者鄙,这绝对是一句大实话。这样的肥猪,不宰了过年,难道还要等着他下小崽子“卿既如此自信,此事便由汝负责”“唯”第一百四十二章 原来你是这样的郑忽接下来,郑忽将整个工坊巡视了一遍,有成果的赏钱,没成果亦不吝鼓励之词。总之,搞得所有的工匠都对郑忽感恩戴德,觉得得明主如此,夫复何求说实话,这段时间工坊中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若是说有大的突破,那就有些夸张了。这也很容易理解,创新和技艺的突破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从上次郑忽奖励陶孟到如今,时间还是太短了。所以,能有现在这样的成果,就已经很让人满意了。很多东西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一点点,就能产生巨大的价值。用后世的话说,这叫微创新。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比如,织坊中的女工就给了郑忽一个big surrise她们用纱料织成一种素纱单衣,轻薄且通透,虽然通透度并不不算太高,但是这已经是极为了不得的成就了。要知道,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素纱襌衣,透空率为75左右。而郑忽所见到这件素纱衣虽然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那件相去甚远,但是,这无疑是一种开创性的成就。至少表明了缫丝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不然,绝对是不可能织出这种素纱衣的。对于这种情况,郑忽自然是不吝以厚赏,直接扔了五十金给首创者,其余的相关人等亦各有赏赐。不要觉得这些赏赐很重,其实相对于这件素纱衣所能创造的价值,五十金外加其他的赏赐,根本不值得一提。作为一个老司机,郑忽太懂这玩意的作用了,想想如果将这种素纱衣给女人穿上,会取有什么样的效果只是想到这个画面,郑忽就仿佛听到了一群狼的狂吼这绝对是个能够刺激多巴胺的神器。一旦多巴胺开始分泌,那么理智就是一个笑话。后世的科学家们曾经拿小白鼠做过相关实验,当小白鼠的多巴胺开始大量分泌的时候,即便是被烧红的铁丝网烫的浑身是伤,甚至是死在铁丝网上,它们依旧不会选择放弃那个刺激他们多巴胺分泌的东西。这种前赴后继的精神,大致和oser差不多,明知道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可是他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小撸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选项。这就和女人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是一个道理。多巴胺是不会让人保存理性的所以,一旦这种素纱衣开始出售,那些自诩“高雅”的贵族们,肯定会为之疯狂通透度不高,不要紧只有有通透度,那就足够了,这种朦胧的感觉更加能够刺激多巴胺的大量分泌“春秋版的情趣内衣”这是郑忽第一次见到这种素纱衣后,在脑子里直接蹦出来的想法。也得亏同行的邓荒在他道貌岸然的脸上看不出端倪。不然,肯定会说:“主上看起来浓眉大眼的,原来竟然是这种人”邓荒看到这件素纱衣的想法,其实和郑忽的想法,用英雄所见略同来形容更加恰当这也印证了女人常说的一句话:“男人,都特么的一个尿性”没有任何犹豫,邓荒直接下了订单,让女工们先生产十件,后续会接着加量之所以先要十件,是因为邓荒准备将素纱衣拿去各国来个竞价出售,等热度在各国贵族间炒起来之后,他再来一波竞价韭菜要一茬一茬的割嘛太心急了反而不美,更何况以现在的织造效率,十件素纱衣的工作量其实并不小郑忽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他将邓荒招来,本来就是这么个目的。具体怎么运作,郑忽是不会插手的,他现在只需要盯着进项就行了。只要每年能为他贡献大量的进项,别管是钱财,粮秣还是奴隶,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事必躬亲的上位者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懂得放权,并且能够抓住关键的上位者才是真正的合格的上位者。韩非子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就是这么个道理。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郑忽将所有的工坊都巡视了一遍,对于这段时间工坊的成果表示满意。不出意外,就现在工坊之中的这些微创新和微改进而言,只要运作得当,每年给他带来几千金的收入绝对不是问题当然了,也不是没有问题,这些改进和创新都是微小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以后不能在此基础上有大的突破,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被人模仿以至于超越但这不就是创新的本质吗永无止境,不进则退也正因为此,郑忽在离开工坊前,特地将所有的工匠都召集起来。一来是为了着重表彰那些作出成果的工匠,以激励后进者要发奋自强,同时,也不忘敲打那些受表彰的工匠,希望他们能谦虚,不骄不躁,再接再厉二来则是改革奖励工匠的制度,将整个奖励制度固定下来,并且具体化,透明化,规范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工坊的管理和鼓励创新。新制定的奖励机制,在新创制器物和某种技艺的重大突破上,直接将奖励提高到百金在一般突破和微突破上的奖励也有提高。而且鼓励团体协作。不过,所有创造出来的器物究竟是重大突破还是其他,最终的决定权在郑忽。只有郑忽点头同意了,奖励才会发到发明人手中。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若是新造出来的器物确实在技艺上属于重大突破,却不能创造价值,那么郑忽岂不是要白花钱了。这样亏本的买卖坚决不能做至于怎么才算突破,什么是重大突破,这些具体的细节性东西由陶孟和其他各个领域的顶尖工匠一起评定,评定每年分夏、秋两次进行,最终的结果和具体的成果要由邓荒和邓方二人确认无误之后,才会上报给郑忽。每个人也可以在这两次评定中,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自荐,郑忽也鼓励这样的自荐。无论怎么说,如果这套制度能贯彻实行下去,那么未来,工坊将会成为郑忽的聚宝盆总之,一切交给时间去检验吧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举子第二天,郑忽将昨日挑选出来的工匠召集起来。这几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渠道的选线、测量以及宅邸的建造。而宅邸的建造又是当务之急。所以,郑忽在将工匠们招来的同时,又命人将邓方和陈奚请来。让邓方亲自负责督建宅院,而陈奚则随郑忽去敲定水渠的线路。他们二人手头的工作暂时由管鲍等人接手,算是给这两个未来的名臣一个成长的机会。将建造宅院的事情安排下去,郑忽便带着陈奚和几名工匠下乡去了。冬天,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冬天是异常寒冷的。这种寒冷在田野当中更是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一股又一股的北风呼啸而过。冬日里特有的寒气以其独有的刁钻出其不意的穿过包裹人身体的衣裘,侵入人的毛孔,进而侵入人的五脏六腑。原本抵御风雨的战士,早已落了叶子,就像是被缴了枪的士兵一样,垂头丧气的,在狂风的呼啸声中瑟瑟发抖郑忽带领着一行人方出城,便感受到了来自冬日使者寒风的问候。天虽寒,事却不能不做修渠道的事虽不如修建宅院来的紧迫,但是若错过了这个冬天,那么,想要修建就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