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m.xiaoshuodawang.com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得等秋收之后了农忙的时候役使国人,这种事情郑忽可不想做,也不愿去做。这种事情国人反对不说,还会给人一种不爱惜民力的形象。在中国,不爱惜民力是和暴君,昏君划等号的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就像诸夏民族自古就懂的在春天狩猎绝不猎取怀孕的母兽一样。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虽然在此时并不存在,但是诸夏民族却始终信守不渝。从根本上来说,诸夏民族的统治经验是取法于自然的。据史记载,黄帝时期“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将自然之法引入到人事中,算是诸夏一贯的传统了。沿着洧水河畔溯游而上,沿途寻找最佳的取水地点。郑忽一行走的很慢,且都是步行,天寒地冻,洧水的河面上都结了一层薄冰。陈奚在前面引路,郑忽则反复的提醒几人要注意安全。这要万一落水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在这个医疗水平极其落后的时代,一个重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人的命。人的脆弱在伤病面前被展现的淋漓尽致。郑忽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无能为力,他不是专业的医生,除了略懂些急救知识外,其他的他只能像现在多数的人一样,听天由命中午,一行人在河边驻留,随从护卫在周围捡些木柴,架起来烧着热汤。郑忽则和几名工匠及陈奚围在火堆旁,讨论着从洧水引水的问题。首先,引洧水的决水处,地势既不能太高,也能太低,太高了不易于引水入渠,太低了又容易积水。第二,尽可能的要距农田近,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郑忽一行,一上午就在按照这两个条件在考察地势,不断的进行比较。也找到几处合适的地点,讨论从哪一处规划为宜。没过过久,他们的讨论被一婴儿的啼哭声打断。在寒冷空荡的冬日里,显得特别凄厉,让人心里猛的一揪。在这种情况下,郑忽心中已经有了猜测。都说古代经常有弃婴的事情发生,今天或是真的让他给碰到了。没有丝毫犹豫,郑忽立马让仇前去查看。说起来,不举子即孩子生下来就被抛弃或者溺死,在宋朝的时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这并不是说明这个问题只有宋朝才有。相反,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产粮少,加之政府的苛捐杂税很重,在历朝历代不举子都是存在的,而且问题还相当严重。郑忽也没想到,他都已经将长葛的全部赋税蠲除了,竟然还会发生这种事情。民生难道真的已经艰难至此了吗还是说因为某些迷信的原因若是前者,郑忽谈不上责怪其父母,毕竟若是养得起,谁愿意抛弃自己的亲生子女。若是后者,郑忽怒则怒矣,却也无可奈何,大环境如此,要想转变这些愚夫愚妇的思想,一来必须得用重典,二来则是要将民间的神权收归中央,加强引导。在这个时代搞无神论,搞唯物主义那是离经叛道,绝不可行短短的时间内,郑忽想了很多,这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反而是事关国本的大问题。本来就已经是地广人稀了,如果再这样任由不举子或者人殉消减人口,那么,总有一天,人口问题会成为郑国的大问题。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口基数作为支撑,不然,衰败只是早与晚的区别。我太祖说过:“人多力量大”这绝对是国家发展不变的真理,在此时更是尤为恰当。原本郑忽是准备在宿麦收获之后,民众的口粮增加,再下令鼓励生育,现在看来确实不能再等了。没过多久,抱着婴儿归来的仇印证了郑忽原来的猜测。果然是有人不举子看着小脸被冻的通红的婴儿,郑忽心里面真的感觉挺不是滋味的。刚出生没多久就要面对这样的苦难,若不是今天被他们一行人碰到,或许就要被冻死也说不定同时,郑忽也惊叹于人的坚韧,一个婴儿也不知道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坚持了多久“快,取热汤来”郑忽急忙吩咐道。众人手忙脚乱的将热汤奉上,郑忽试了试温度,又吹了吹,小心的喂了婴儿几口。或许是感受到腹中的暖流,婴儿也配合着郑忽喝了几口,之后,在郑忽温暖的怀中沉沉睡去。见婴儿睡下,仇这才小声的向郑忽汇报起刚才的情况。这是个女婴,被丢弃在河岸边不远的林中,仇找到婴儿之后又在周围寻觅了一圈,并没有发现其他人的踪迹。听完仇的汇报,又看了看怀中沉睡的婴儿,郑忽开口道:“陈奚”“卑下在”“附近乡邑,何处距此地最近”“应是成乡”郑忽点点头,当即下命令道:“二三子且随我去成乡”“唯”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家不举,全族连坐成乡,在洧水河畔以西,距洧水极近。从郑忽下达前往成乡的命令,到一行人抵达成乡,前后不过一刻钟。一行人走的极快,连沿途绿油油的麦田也无暇顾及。寻找女婴的父母还在其次,在如此寒温之下,若不能及时找一避寒温暖之处,以婴儿的体质,在旷野之中,很难支撑下去。进入成乡,在陈奚的带领下,郑忽一行未做任何停留,径直的前往成乡乡宰家中。成乡乡宰名为成禾,四十来岁,面容洁净,留着三绺髭髯,没有多数官吏身宽体胖的形态,干练的模样,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从父、祖辈开始,他们家族便世为成乡乡宰,以谨厚闻名于乡里,当然了,官僚嘛,名声再怎么好,屁股底下说是一尘不染那也是绝对不可能。不过,好在这一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贪不占,尤其是当得知长葛被封给世子后,更是谨守职分,未尝有懈怠。原本成禾正在家中整理文牍。托郑忽下命令核查人口的福,成禾在接到长葛官寺中的行文之后自然怠慢,趁着核查之事还未进行到成乡,先做些准备工作,以免到时候出现纰漏,他这个乡宰肯定是难辞其咎当听到外面密集的脚步声,他眉头一皱,又有些摸不着头脑,正欲将皂隶唤来询问一番究竟怎么回事。却看到守门的皂隶匆匆而来。未等他开口询问,便有些惊慌的道:“主上,世子来了”成禾闻言大惊“何事竟劳烦世子亲临”“卑下不知”心中虽有些忐忑惶恐,在此刻也只能强压下去“罢了,还是先随我迎接世子罢”“唯”匆匆忙忙的从书房赶到正厅,却看到郑忽已经端坐在上首,随行的还有他的老熟人令丞陈奚以及其余人等,家中的皂隶已经奉上了热汤。让成禾感到略微诧异的是,郑忽的怀中竟然抱着一个孩子。“见过主上”“见过陈令丞”成禾一一作揖行礼。郑忽怀抱着婴儿,不便行礼,微微颔首示意成禾见状,当即让人从郑忽怀中接过婴儿,并嘱咐将婴儿送到内室,由他的夫人先行看护。“未知主上前来,可有要事”送走了婴儿之后,成禾这才开口询问。“谈不上要事,只是途遇女婴,天气又寒,故此前来找一避寒之所”听到这,成禾心中微微一松。“主上仁厚”“卿可知这成乡近来是否有生产之家”这就想找孩子的父母了,成禾自然能听出其中的含义。微微沉吟了一个下,成禾的心中已经有了计较。据他所知,今岁冬天,成乡确实有几家产子。而会选择把孩子丢掉的,应该是甲夫家,甲夫家原本就已经有三个女儿了,最大的不过七岁,家中劳力奇缺,仅靠给公家种地,根本养活不了这么人。而且前段时间,也不知道从谁口中传出来的,说甲夫家刚出生的女儿不祥,克父母所以,以成禾想来,这女婴应是甲夫家刚出生的小女儿无疑。于是,成禾将心中的猜想事无巨细的向郑忽作了汇报。郑忽听完,心中一叹。你说责怪女婴的父母吧,一家本来就已经有三个女儿了,却只有一个男性劳力,生存的压力被无限放大。而且,在此时来说,在人们的观念中,女儿就是个赔钱货。干活出力气不如儿子,长大了嫁人还得准备一份嫁妆。本来就已经有三个女儿了,再养一个女儿,这种压力可想而知。若是个儿子的话,或许咬咬牙就过去了,但是,却是个女儿,这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选择,实在让人感不到太大的惊讶,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业文明确立之后,就开始普遍存在。不但是普通农家,就是衣食无忧的富贵人家不也如此吗这不但是出于家庭劳力和传承的问题,更是男女在承担对父辈的责任不同造成的。老话说,养儿防老西汉时期的仓公,说过一句最为人所熟知的话“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一旦父辈有急事,女儿能提供的帮助实在寥寥。确实有缇萦救父的例子,但,天下能有几个缇萦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郑忽身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他的目光却不能仅限于一家一户,他要为郑国,甚至是整个诸夏民族考虑。叹了一口气,郑忽让成禾带路赶往甲夫家。甲夫家在成乡最西,有茅草屋两三间,杂草和土夯成的墙头已经开裂,整个家庭用一贫如洗来形容绝不过分。成禾领着郑忽走进甲夫家的院落,入眼皆是一副破败景象,狭窄的院落,透风的土墙,茅草稀疏的屋顶。总之,所有的一切让人倍感心酸。“甲夫,甲夫,可曾在家”入院,成禾便唤起人来。“在哩”话音刚落,便从堂屋传出一声应答,只听声音便能感觉出这位甲夫的情绪有些低落没过多久,用几张破木板拼钉而成的房门应声而开。“噫,乡宰来了,有事么”看到成禾,甲夫勉强挤出一副笑容问道。“汝瞧瞧,这可是汝家的婴儿”怀抱女婴的郑忽没等成禾答话,直接开口问道。甲夫正欲否认,却不料自家的妇人急忙从屋中跑出来,大喊道:“孩子,我的孩子”直到跑到郑忽跟前,盯着女婴左看看右看看,这才稍稍平静,不停的重复着“是我的孩子,真是我的孩子”紧随妇人出来的还有三个柔柔弱弱孩子,最小的看起来不过三四岁,站在堂屋门口,怯怯的看着院子中的众人。看着自家妇人已与孩子相认,甲夫再无法否认,只能对众人讪讪的笑了笑,这才请众人进屋。将自己的孩子丢掉,他心中亦有不忍,也有过后悔,若不是生活所逼,他又怎愿做如此心狠的父亲。进屋,甲夫让自家的妇人准备些热汤,算是对郑忽一行几人的招待。郑忽借妇人准备热汤的机会,丝毫不顾及众人的在场,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阵训斥甲夫心中有愧,又见自家乡邑中的乡宰亦陪坐左右,知郑忽身份应是不低,故而,不敢发一言,只是不停的认错赔不是。训完甲夫,郑忽又转过身对陈奚和成禾道:“自今以后,长葛之内,凡有敢不举子者,赋之且倍,全族连坐各乡里有不举子者,乡宰免加,吏免禄,三老自陈其过”“唯”有罚自然要有赏,不然,一味的强逼非但起不到鼓励生育的目的,还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吾亦知细民生计艰辛,一家有二或三子者,难以自存,破产流亡者亦不在少数,然有国有家者,无不以养人生人为要,自即日起,长葛之内,凡国人生丈夫者,赐酒两壶,一犬;生女子者,赐酒两壶,一彘,生二子者,公与之粮;生三子者,公与之母”“回去之后便将此事行文各乡里,让各乡明知吾意”郑忽对陈奚道。“唯”这套奖励生育的方案,是郑忽完完全全盗版勾践同学的作法,耗费自然是不菲的,一家生两个孩子,郑忽就要负担孩子的口粮,生三个孩子,郑忽就给孩子分一个乳母。不过,这也在郑忽的承受范围之内,从工坊的产出来看,足够他这样撒钱浪一把。而且,与奖励的这一点付出相比,收获也是巨大的,从第二个孩子开始,由公家出粮养活,那么就意味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对公家对郑忽那是绝对的忠心。毕竟,有奶就是娘。在这个年代,一饭之恩都能让人以死相报,更别说这种从出生开始就被公家养活的孩子。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对郑国公室,对郑忽,忠诚度绝对是ax。勾践同志靠什么复的国,三千越甲为什么对勾践忠心不二,助其灭吴,称霸中原原因就在于,这三千越甲,全是这项政策的受惠者。有成功的典范在前,又有能力实行,郑忽自然不会傻了吧唧的将这套方案抛弃。第一百四十五章 授爵三日后,午时,一场盛大的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