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m.xiaoshuodawang.com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南北之咽喉。两崖壁立,一线羊肠,俯侵大河,仰逼重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近之势,所谓一举足而关天下之轻重,为自古有天下者所必争”。虎牢关之得名,源于周穆王曾经在此地牢虎。历史上的虎牢城曾七易其址,制邑应该算是最早的一处。制邑原本属于东虢国,东虢国灭,地入于郑,从此成为郑国一个极为险要的关隘。郑庄公刚继位时,武姜就曾请求将制邑分封给共叔段,被郑庄公给拒绝了。郑庄公宁愿将大于新郑,且是自己原来封地的京城封给共叔段,也不愿将制邑分封,由此可见制邑对于郑国的重要性。看着眼前依山而建,扼据要冲的制邑,郑忽不由自主的感叹一句“真天下雄关也”暇叔盈也道:“世子之言是也,此雄关,真我郑之宝也”祭仲闻言,却道:“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且制邑,虢公之故土也,虢公不修仁义,其民不附,是以郑有之,今世子若不修德而恃险,郑其步虢之后乎”郑忽面色一肃,稍整衣冠,十分郑重的对祭仲行礼道:“谨受教”暇叔盈亦言受教。祭仲很满意的轻捋胡须,一副孺子可教的欣慰模样。其实,原本郑忽只是单纯的感叹一句,并没有什么恃险的想法。但奈何此时的大臣,尤其像祭仲这种大臣,只要国君或者世子有一点不对的想法冒头,他们就免不了要劝谏一番,力图将任何可能危害到国家的念头扼杀在萌芽里。在这种情况下,郑忽也不能强辩,痛痛快快的认栽,是最明智的选择。“入城”随着郑忽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开进城中。两天的急行,到此算是告一段落,不过,这却并非是结束,反而只是刚刚开始。入城后,郑忽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士卒扎营后即刻安歇,不至天黑不得出营半步,敢有违令者斩同时又让制守多备热汤,送往各营中。之后,郑忽又与祭仲一道亲往各营里巡查,安抚士卒情绪,查其有无伤病者,令人医治。巡查了大半天的时间,郑忽这才和祭仲一起回到中军大营。此时,暇叔盈和祝聃等人已经在中军大营中等候。“见过世子,见过祭大夫”二人同时行礼道。郑忽和祭仲回礼。接下来,他们要讨论晚上的出兵问题。八千人的大军不可能一次全部渡河,虽说是夜晚,但是动静太大,也容易引人注意。且温邑距离黄河也还有一段距离,八千大军渡河行军,达不到奇袭的效果。郑忽命人奉上堪舆,铺在地上,解开腰间的佩剑,以剑指着温邑道:“温地有车百五十乘,甲士三千余,苏子国十二邑以温为最强,制距温尚有一段路途,若全军渡河,行途迁延,声动太大,且天寒,实不利于我”“世子之言是也”祭仲附和道。“不若先遣前锋之精锐袭之,大军后至,可建大功”郑忽闻言点点头,表示同意,这正是他想说的。暇叔盈和祝聃对此也表示赞同。计划已定,下面就是讨论由谁带领前锋去偷袭温邑的问题。郑忽身为郑国世子,如此行险的事,祭仲等人自然不可能让他前去。祭仲作为正卿,郑庄公所倚重谋士重臣,自然也不可能入选。剩下的,只有祝聃和暇叔盈二人。“世子,臣请命帅师袭温”暇叔盈道。“世子,臣亦请命前往”祝聃亦道。郑忽有些犯难,这两位可都是猛将。祝聃就不用说了,历史上射中周桓王的猛人。暇叔盈虽然在历史上没祝聃这么有名,但也是妥妥的猛将一枚。他原先是颍考叔的手下,郑庄公攻许时,颍考叔持“蝥弧”大旗登城被暗算,是暇叔盈接过颍考叔的大旗首先登城。一句“君登矣”不但极大的鼓舞了郑军士气,而且也瓦解了许军抵抗的信心。生的一副黑面虬须,浓眉大眼的模样,一看就知道是个标准的猛将。郑忽扭头看了祭仲一眼“祭大夫以为”二人同时看向祭仲。“世子不若让二人同去,以暇大夫攻东门,以祝大夫取北门,祝大夫先攻,既入城,祝大夫于北门处燃火,以壮大声威,温人以为患在北门,必引兵至,而后暇大夫以火光为号,帅师轻取东门,并派人接引大军入城”“好一个声东击西”郑忽心中感叹道。果然,老狐狸就是老狐狸。“既如此,那便依祭大夫之言,二位大夫各领步卒千五百人同去罢”“唯”二人同时应道。讨论完领兵的问题,出兵的时辰自然也不能忽略。“祭大夫以为几时动身为宜”“不若酉时二刻下午五点半造饭,戌时晚上七点拔营”郑忽想想也没啥问题,毕竟冬天五点半的时候,天已经开始黑了。“那便依大夫之言”郑忽一锤定音。“事已定,二位大夫便先行回营歇息,待攻灭苏子国,忽必在君前为二位大夫请功”郑忽对暇叔盈和祝聃道。“唯”看着暇叔盈和祝聃离去,郑忽又转身对祭仲道:“大夫亦先行安歇罢,这两日疾行,想必大夫已是身劳体乏,公事虽重,却也应持之有度,切莫因此而伤及自身,不然,小子真是罪莫大焉”私下里,郑忽自然要多关心一下祭仲这老狐狸,好歹他也算是祭仲未来的女婿。“世子体恤之意,臣知之矣,谨受命”祭仲也没跟郑忽客气,这两天的疾行确实让他感觉有点疲乏,上了年纪的人了,哪还能和年轻人比。郑忽亲自将祭仲送出大营后,同样也去补觉,毕竟,今晚偷袭温邑才是真正的重头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宣而战是夜,方至戌时,暇叔盈和祝聃领郑军步卒精锐三千人,趁着夜色悄悄离开营地。而郑忽和祭仲则在送走二人后,回到中军大营。大军的出发时间定在半个时辰之后。这也是暇叔盈和祝聃二人临出发前与郑忽和祭仲约定好的。也就是说,一旦二人在温邑发动进攻,那么,半个时辰之内,必须夺下一处城门以供大军入城。不然的话,要么是无功而返,要么是面临着一场攻城恶战。这两种情况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所以,暇叔盈和祝聃肩子上的担子很重戌时二刻未至,暇叔盈和祝聃已经领着三千士卒狼奔到黄河岸边,准备渡河。“河中严冰确可大军驱驰”暇叔盈小声的向引路的疆吏询问道。这也不怪他如此多心,实在是领军出征在外,凡是皆须小心翼翼。虽然他已经从祭仲的口中得知,河中严冰可供大军渡河,但是还是要再次确认一下为好。三千士卒的生死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夫只管放心,若有差池,将军大可取小人项上人头”疆吏拍着胸部保证道。“汝一人之首可抵不了我三千精锐之士”祝聃紧接着道。疆吏讪讪“二位大夫若不放心,小人愿打头阵,引大军过河”“祝大夫以为呢”暇叔盈小声的问道。大军还有不到半个时辰就要出发了,渡河的事实在耽误不得。祝聃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一咬牙,“那便依汝之言”“唯”于是,暇叔盈派两名熟知水性精壮士卒紧跟着疆吏在最前面引路。其余人等则紧随其后,说是紧随其后,其实还是留了两米左右的距离,谨防不测。疆吏走的很快,仿佛是在向暇叔盈和祝聃证明,他并没有以谎言相欺。在这种情况下,暇叔盈和祝聃二人悬着的心也放下大半,命令士卒加速行军。士卒默然以应,除了三千人行走在河面上发出的声响和喘气声,没有人发出其他任何杂音。这其中的原因,郑军的纪律严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人人口中衔枚。所谓枚,就是类似筷子一样的器具,士卒横衔于口中,可防止讲话。渡河后,稍整队列,暇叔盈和祝聃二人立刻马不停蹄带领士卒朝温邑疾驰而去。未及丑时凌晨一点,三千士卒已在温邑近郊分兵,一路由祝聃率领直取北门,吸引温人注意力,一路由暇叔盈率领,趁乱攻东门,以方便大军入城。分兵之后,祝聃先行率人离去,绕道至北门,而暇叔盈带人则直趋东门。北门外,祝聃已经率人赶至,伏于护城河外,谨慎的观察着温邑城中的动静。此刻,温邑的城墙之上,并无一人驻守。这很好理解,温邑划归郑国三、四年来,虽时常与郑国对抗,但郑国却从未出动过大军进行弹压。且温邑距赤狄较远,加之天气寒冷,防备松懈也是正常。况且,此时想要发动战争,都是要先下战书的,对方接战后,双方再进行堂堂正正的对决。像郑忽这种搞偷袭是为君子所不耻的。但,问题是,郑国上下并不以偷袭为耻,鲁隐公五年的那次伐卫之战,郑国就是靠着偷袭才打败了卫、燕联军的,而且,那次战争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偷袭战。此时郑国上下对于战争的心理,大致就是胜者为王,只要老子胜利了,你管老子是用什么方法取胜的这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心态,深得楚国所谓我蛮夷也的那种臭不要脸行事作风的真传。你还别说,正是因为这样的臭不要脸,郑国最终成为春秋时期最先革新战术的国家。祝聃见温邑防备松懈,遂下令命士卒以云梯渡护城河。于是,云梯自郑忽“发明”以后,第一次被用于过护城河。温邑城楼里,三五值守的士卒聚在火盆旁,火盆上面架着一陶罐,陶罐里是滚烫的热汤。时不时有士卒掂起陶罐中的勺为自己手中的陶碗满上。一边喝着一边肆意的闲聊着。浑然不知危险已经临近。此刻,祝聃已经率人渡过护城河。士卒分列于城墙之下,将云梯搭在城墙之上。二十余架云梯在城门两侧分列而陈。随着祝聃的挥手示意,士卒开始小心翼翼的攀爬云梯。不消两刻钟,千五百士卒已经全部登城完毕。却没有遇到丝毫的阻碍。祝聃率人登城的动静虽小,却也不可能不发出一丝响动。城楼里,闲聊的温人也曾听到脚步声。有人想要出去查探,却被其他人阻止了下来,一句“未闻有冬日行军之事,且战,必先书,我城高,人谁一跃可登城乎左右不过风动而已”给打消了念头。此话说的确实在理。符合此时战争的主流思想。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遇见的是“非主流”的郑国。正如商君书上所谓“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主流也好,非主流也罢,都是人制定出来的。而循规蹈矩,安于故习,却是普通人的常态。而这种常态在平常或许有益,但在整个社会秩序已经开始崩坏的此时,却有可能要了一群人的命。随着祝聃率人沿阶走下城楼,脚步声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大。城楼里值守的温人,终于有人感觉到隐隐的不安,不顾同侪的宽慰之语,拿着武器走出了城楼之内,准备到城楼上查看一番。刚出城楼内室,一股冷风迎面吹来,此人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心中闪过退缩之意,却生怕此时回去会被嘲笑。咬咬牙,狠狠提紧了手中的矛,迈步向通往城楼的阶梯处走去。方走几步,抬头向阶梯上看去,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此人大惊,大呼“敌袭”然后飞快的向内室跑去。既已暴露,祝聃又怎容得此人轻易离去,抢过旁边士卒手中的矛,直接投掷出去。一矛刺穿此人胸口。这一切都发生在电花火石之间。此人临倒地前依旧在大呼“敌袭”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宣而战续城楼内室中的温人士卒听到外面敌袭的叫声,有人不以为意,以为是玩笑话,有人则心中一紧。负责值守的小戎长十伍为一小戎,50人感觉事情非比寻常,当机立断,立刻让士卒取兵器准备应战,同时命令所有人,若事不可为则遇机逃往城守府中报信。不过,这已经晚了。祝聃将出来查探情况的那人掷杀之后,几个跃步,每一步连跨几个台阶,迅速跃下阶梯。身后的士卒亦紧随其后。值守的小戎长刚布置完,祝聃已经率人杀进城楼内室。而此时,大多数温人士卒才堪堪拿起武器,这自然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屠杀。“杀”祝聃犹如猛虎一般冲进内室,刚刚拿起武器的温人士卒正欲反抗,却被蜂拥而入的郑卒冲的七零八散。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