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m.xiaoshuodawang.com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半刻钟未到,战斗就已经结束,五十名温人士卒全部横尸当场,郑卒却无一人身亡,只有几人受了些轻伤。这不单是人数上的碾压,更是在战争准备上的全面领先。左传上所谓“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此次温人就是走了卫、燕联军不备不虞的路子,这才让郑国有了可趁之机。占领北门城楼之后,祝聃立即下令打开城门,并且派一小戎守住城门。这就是事先预留退路了,毕竟祝聃只领有千五百人,一旦温邑城内的援军赶到,这千五百人很难取胜。而且,祝聃的任务只是吸引温人的注意力,引温卒至北门,好方便郑国大军从东门进入温邑。在这种情况,实在没必要和温人死磕,只需缠住温人的援军即可,打不过就跑。算算时间,其实祝聃只要能拖住温人两刻钟左右的时间,就已经成功了。紧接着,祝聃再次下令,分派五个小戎在北门各处燃火,制造混乱,并大壮声势,让温人摸不清虚实,引温卒来援。而他则坐镇于此,等温卒到来,便率人缠住温人援军,若事不可为,则借机引温卒出城。一切布置妥当,祝聃便带人聚守在城门口处,只等温人援军到来。暇叔盈已经率人在东门潜伏了两刻钟左右,等的着实有些焦躁,但身为一军将领,他却不能将这种焦躁表现出来。再过不到两刻钟,大军就应该抵达了,如果再不能拿下东门,延误了大军入城,他的罪过可就大了若非是与祝聃同殿为臣多年,对祝聃尚算了解,知道其人是一不下于自己的猛将,这样的事情在其手中应不会出差池。否则的话,他已经按捺不住令人袭城了。就在暇叔盈等的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他时时紧盯着的温邑竟然燃起了火光。方见火光,他甚至都没反应过来,不过,瞬间,整个人就激动了起来。“快,二三子随吾过河登城”一声令下,士卒们迅疾起身,紧随暇叔盈直奔温邑城而去。此时,温邑城守府中。温守苏子上父正在安歇,不料却被外面的骚动惊醒。“何事惊扰”苏子上父招来仆人问道。“禀主上,方才北门处好似燃起了大火”仆人不敢欺瞒,立刻将事情上报。就在这时,又有仆人来报,说守丞有急事求见。仆人刚汇报完情况,守丞后脚就闯了进来这种私自闯入别人内室的行为,在此时可是极其失礼的苏子上父正欲开口呵斥,却见守丞礼也未行礼,神色惊慌,惶惶然如惊弓之鸟,张口就是一句“大夫,祸事来矣”苏子上父闻言一愣,此时寒冬,他亦未想到有人会攻打温邑。“是何祸事,可是北门大火”苏子上父脸色阴晴不定的问道。心中却在想,若是守丞回答是,那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守丞给撤换掉。“非也,非也,北门大火实系郑军燃起,郑趁夜攻我矣”“啊”苏子上父大惊,方才心中的那些不快立刻烟消云散。“快,为我着衣”苏子上父吩咐道。“守丞,汝即刻前去营中点齐兵马,吾随后就至”作为一个领着温邑人与周对抗过,又与郑对抗过的城守,苏子上父对兵事绝不陌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立刻镇定了下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才是此时的战争。归结起来就一句话“就是正面怼”可他却忽略了,郑军既然是不宣而战,搞偷袭,一点也不遵循此时战争的礼节。那么,还会和他正面怼吗即便正面怼,这其中会不会有陷阱呢思维惯性使然,也着实怪不了他迅速点起兵马,苏子上父登上战车率军朝北门飞奔而去。这一进一出其实已经耽误了不少功夫。而就在他率军驰援北门的时候,暇叔盈已经在东门迅速的结束了战斗。占领东门后,暇叔盈立刻命人打开城门,同时遣人至城外查探大军方位,接应大军入城。而此时,郑忽和祭仲率领的郑国大军已经逼近东门。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郑忽和祭仲率领的大军在暇叔盈的接应下,迅速入城。“暇大夫居功至伟啊,此次轻取温邑,暇大夫和祝大夫可居头功”刚见面,郑忽就毫不吝惜的对暇叔盈称赞起来。祭仲在一旁也捋须颔首表示认同。“叔盈不敢居功,若非世子与祭大夫筹划当宜,温邑岂可骤得,世子谬赞矣”“暇大夫过谦了”郑忽客气一句,立马话头一转,毕竟此时还未完全控制温邑,还不是相互吹捧的时候。“料祝大夫此时必与温人鏖战,以祝大夫所率之士,恐难力支,吾予暇大夫车百乘,即刻往北门驰援”暇叔盈也知情况紧急,刻不容缓,当即应下。“唯”之后,又朝祭仲微微颔首,便独自下去点选车马。暇叔盈离开后,郑忽这才下令留两卒400人把守东门,不许任何人出入。同时又分派士卒赶往其他各城门处,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取得城门的控制权,同样不许任何人出入。凡遇反抗,一概格杀命令传达下去之后,他才和祭仲一道率领剩余兵马朝城守府中赶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兵以胜为功温邑北门。祝聃率领的郑国士卒正与苏子上父率领的温邑士卒进行激烈交锋。初时,祝聃以逸待劳,杀了温邑士卒一个措手不及。但,在苏子上父的指挥下,温邑士卒很快稳定了阵脚,并迅速展开反扑。郑军虽然悍勇,但是面对将近二倍于己的敌人,加之对方的战车来回冲撞,郑军渐渐有些不支,开始落入下风。祝聃见此状况,感觉时间也拖延的差不多了,于是,带领士卒且战且退。郑军这一退,温人士气大振,奋起余勇向郑军扑杀而去。郑军在祝聃的带领下,一面奋力抵抗温人的再次反扑,一面有序向城门口处退去。当郑军大部分已经退出城外,只剩下祝聃率领的百余人依旧在城门处与温人厮杀时,只听得城内传来一声大喝。“祝大夫毋慌,世子特命吾来相助矣”雄浑洪亮之声,如同奔雷,震的双方正在厮杀的士卒都是一滞。毫无疑问,这声音自然是前来驰援祝聃的暇叔盈发出的。祝聃先惊后喜,亦大喝道:“吾国援军至矣,二三子随吾杀”说完,不退反进,率领百余断后的士卒率先发起冲锋,身后已经退到城外的士卒闻言亦是振奋非常,争先恐后的向城内杀去。与郑军的亢奋相比,温人现在有些慌乱,很多人搞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为什么郑人的援军会出现在城内,这是温人反应过来的第一个想法,难道郑军已经占领了温邑慌乱之后继而是骚动,接着是恐惧。温人士卒的父母妻小俱在城内,若是郑人占领了城内,那么他们这些人的家人将会面临何种境况每一个温人士卒都不由自主的的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温人再也没有了和郑军死磕到底的心思。他们迫切的想要回家,保护自己的家人。这种悲观的情绪一旦蔓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温人士卒开始趁着郑军不注意的时候脱离战场,向自己家中奔去。暇叔盈对于向城内逃跑的温人并未阻拦,更没有追击截杀,反而任由他们离去。这就更鼓动了温人逃离战场。苏子上父有心阻拦,扭转颓势,奈何他的命令除了身边的亲卫扈从,再也没人愿意听从。“城守,不若吾等向城外突围”旁边战车上的守丞还算清醒,知道大势已去,急忙向苏子上父建议道。“温邑已失,纵然吾等突出城外,又有何可为”苏子上父有点失落,亦有些迷茫道。“城守谬矣,城守若能突围而出,则可于絺、州、原、樊、赤狄之地借兵,届时,重复吾地也非不能”守丞急忙提醒道。苏子上父闻言,立马清醒过来,是啊,他并没有输,还有翻盘的机会。“二三子,随吾杀出城去”苏子上父一咬牙,大喝道。祝聃和暇叔盈看着在城内横冲直撞,想要向城外冲出去的战车,心中皆是有些急躁。苏子上父此刻已经是不管不顾,只想一心突出重围。暇叔盈却无法如苏子上父那般,因为在他前方的大多数是郑军士卒。“莫要让前方之车出城”暇叔盈大喝道。郑军士卒闻言,迅速结束零散的战斗,毕竟大部分温人见势不妙已经逃离,向苏子上父所乘之车围攻而去。苏子上父在车上挥舞着手中的长戟不断的击退意图围攻战车的郑军士卒。一时之间,双方杀的难分难解,苏子上父心中焦急,在与郑军士卒交战的同时,不断的催促御戎驾车离去。但祝聃已经率领剩余士卒将其堵在城门中,战马在郑军士卒的围攻下也有些受惊。御戎只得谨慎的驾驭着战马,寻机突围。但是,围攻的士卒又怎么会给御戎从容驾车的机会。持弓的车右早已在围攻中身死,战车一旦出现停滞,那么战车右侧便成为一处空档。郑军士卒自然不会放过这处空档,六七支矛同时捅向御戎。御戎身死。之后,再无悬念,苏子上父受伤被擒。同时被擒的还有跟随在苏子上父后面,另一辆战车上的守丞。温邑城守府。郑忽和祭仲已经率人将之完全占领。此时,郑忽正高居正堂之中,等待着各路人马的汇报。“报,西门已被攻克”“报,南门已被攻克”“报,大营已被攻克”喜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这也意味着郑军在温邑中的控制力正在不断加强。“报,祝大夫与暇大夫已在北门处击败温人,生擒自温守并守丞及以下三百余人”北门的战斗刚结束没多久,暇叔盈和祝聃稍稍清点了一下人数之后,就立刻派人前来报捷。郑忽闻而大喜,祝聃和暇叔盈传来的捷报,标志着温邑正式落入郑忽的掌控之下。“善”郑忽回道。一刻钟左右,暇叔盈和祝聃二人便带着被捆绑的温守和守丞前来拜见郑忽。“见过世子”“二位大夫不必多礼”郑忽回礼客气道。“此番伐温,二位大夫出力尤多,忽谨谢之”说完,郑忽紧接着再朝二人行礼。二人回礼,口称不敢。“二位大夫不必过谦,待吾归国,必为二位大夫请功于君前,还望二位大夫再接再厉”“唯”二人同时应道。“善”郑忽对二人的态度很满意。“此何人也”郑忽自然一眼就认出了温邑城守,这点眼力劲,他还是有的。只不过故意装作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就是为了羞辱他。原因也很简单,温邑是拿下了,但是要守住温邑,以至于让温成为郑国的一部分,那就必须和邑中的封君合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郑忽现在对于邑中封君的情况也只是大致了解,里面的弯弯绕绕,他不是很清楚。不要以为邑中的封君都是一心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温邑中的封君在对抗郑国这件事或许是团结一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的。但是,要说一点没矛盾,郑忽只能呵呵现在,郑国已经占领温邑,造成既定事实,那么,邑中的某些人或许就会重新掂量掂量。而羞辱温守,则是郑忽选定的一个突破口,好让邑中的封君选边站。一旦站在了郑忽这一边,那便意味着再也没有回头路。不要忘了,温邑和周王室的关系匪浅,若说这温守和周天子私底下没有勾连,那可能吗此时的天子是谁周桓王,桓王可不是个好惹的主,他和郑庄公的那些破事暂且不提。从他自即位以后,到处插手别的国家的事就能看出来。刚即位第二年,便派兵助曲沃伐翼。接下来,若是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来看,明年周桓王就会和秦国共同出兵围攻芮国。再后来,还会扶立晋侯缗,出兵攻打北虢等。就这样一不安分的主,他怎么可能坐视一个公然反抗自己的温守除非他们之间有勾连。如果说以上这些都是猜测,那么,郑忽从城守府中翻出的周天子向温守下达的诏令和温守还未来的及上奏的简书,则证实了这些猜测。所以,邑中的封君一旦决定跟郑忽走,那势必会恶了周天子,再也登不上周王室那条破船。如果不愿跟郑忽走,郑忽也不会勉强,人各有志嘛周王室的大船毕竟还没沉,虽然破,但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的。不过,郑忽来时,郑庄公嘱托了他这么一句“不思悔悟者立诛”。祭仲也劝郑忽“灭其顽抗者”像温守这样的大封君,郑忽自然不可能把他给杀了,不过,一些不那么知名的中小封君,郑忽可就保证不了。面对郑忽羞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