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m.xiaoshuodawang.com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情况了”郑忽心说。若等祭仲到来,两人合兵一处,无论是草中戎还是骊戎都不是郑国的对手,甚至在郑国大军面前,很难有招架之力。但问题在于,游牧民族打不过就跑是天性,郑忽也率军追之不及,一旦郑忽率军与赤狄作战时,若是局部的小战倒也无碍,关键是万一局势不受控制,届时逃跑的戎人再在后方攻郑军一刀,这事就大发了。要知道游牧民族背后捅刀子,捡便宜,打秋风也是与生俱来的。无论如何,郑忽若不事先将草中戎及骊戎平定,实在不敢冒这个险大军入城后,郑忽在陉人的带领下前往城守府见陉守。还未至,却在路上碰见驱车匆匆赶往城门处准备迎接郑军的陉守。于是,没奈何,二人分别在车上简单的行了一礼,车马错过,陉守急忙让人调头。陉守今日接到郑忽所遣使者的通知之后,就立马开始安排,毕竟郑忽的三千余人加上即将到来的祭仲所率领的三千余人,将近七千人的兵马安顿在陉邑可不是小事。而且如何招待郑忽,这些事他都得考虑。本来陉邑各种事务已经极多,此时又添一些,他颇有些一时手忙脚乱的味道。好在事情虽多,用有解决的办法。当他处理完事情之后向下属询问郑军到达何地时。得到的回答是,大军马上就要入城了他闻言之后,这才火急火燎的向城门赶去此次的前来的郑军不啻于陉邑的救星,他可不想有任何的失礼之处。要知道,自从苏子国灭后,陉邑就处于孤军奋战之中。陉守面对戎狄的入侵,曾经请求过王室的援助,但却没有得到回应。后来实在无奈之下,只能向郑国靠拢,但问题是郑国与陉邑之间有原来的苏子国之地阻挡,郑军虽有心却害怕其他几邑在背后捣乱,终究没有派兵前来。现在突闻郑军已至,陉守怎能不高兴,颇有一种王师终至的兴奋与喜悦之感第一百六十五章 合兵“世子亲临陉邑,吾却如此真是失礼之至,此吾之过也”刚调转过车头,陉守急忙向郑忽致歉,话语中免不了还带着几分矜持他没有以臣相称,不仅是因为一上来就一副跪舔姿态,有失卿大夫体面,而且他现在还没搞明白郑国对陉邑究竟是怎样定位的,是打完这一仗就撤,依旧留下陉人独自抵抗戎狄,还是会将陉邑纳入郑国,持续不断的帮助陉人对抗戎狄。“井大夫切莫如此”郑忽其实对这位陉守还是比较有好感的。这位陉守名友,和郑国老祖宗郑桓公同名,据说其为神农姜姓之后,原居于岐山周原,是周原当地的望族。要知道周原可是宗周发源地,周公之所以称为周公,就是因为周公的畿内之封在周原,后来周公受畿外之封鲁国,畿内之封由其次子君陈嗣位,周公死后,在周朝中央担任官职的所谓周公,都是君陈一脉。井氏为周原望族,由此可见井氏在周原乃至周公故国的地位就这样一显赫望族,却在六十余年前的那场犬戎入侵中轰然崩塌,其家族只得四散逃命,而井友的大父爷爷也正是那个时候带着一部分族人逃到了成周王畿内的苏子国避难。在陉邑,井友的大父受到了当时负责管理陉邑的陉邑大夫的礼遇,于是,井友的大父带着族人在此安定下来。却不料,没过多久,北方的戎狄趁各国合力平犬戎,无暇它顾之机,入侵成周王畿,灭苏子国也就是在此役,陉守大夫力战身死。死前,陉邑大夫拉着井友大父的手,就说了两个字“复仇”井友大父有感于陉邑大夫及陉人对其的礼遇,毅然接过复仇的大旗,带领着陉人开始了与戎狄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即便到其死时,也依旧念念不忘复仇,拉着井友父亲的手道:“夷灭尔宗族者,戎狄也汝敢忘乎”井友父亲死时亦如此对井友说。这些情况,郑忽自然是从情报中得知,这些事情根本不用刻意打听,陉邑里传的到处都是。一开始,郑忽单纯的以为这只是统治手段,忽悠嘛后来,郑忽才发现这个家族真的是一直遵行着他们的誓言。从其家族继任陉守开始,到而今,与戎狄大小百余战,几乎无岁不战。陉人提起其家族,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但凡有一人敢说这家族的不是,绝对会引得众人群起而攻之。就这样一个家族,郑忽怎能不感到钦佩。不过,近十几年来,陉人在对戎狄的战争中开始处于下风。原因也很简单,无岁不战带来的是青壮的伤没,陉邑不过一邑之地,可用青壮本来极为有限,每一个青壮的损失,对陉邑来说都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井友的父亲开始寻求外部援助。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周王室,但奈何周王室已经不复宗周时的盛况,自保堪堪有余,若是让其主动进攻戎狄,比登天还难于是,没奈何,井友的父亲又向卫国、邢国求援。卫国根本就不想管这摊子烂事,邢国虽然以前是对抗戎狄的大户,但是此时已经衰落,而且距离远,根本不可能前来。在这种情况下,井友的父亲只能将目光投向郑国,但当时郑庄公初即位,忙于坑共叔段,且当时苏子国虽灭,但依旧属于成周,郑庄公也不太想趟这趟浑水。直到周桓王强行与郑换地之后,当时井友的父亲已死,井友再次向郑国求援。但郑庄公考虑到苏子国其他几邑的不确定因素太强,而且当时郑国与中原各国交战正酣,所以,依旧没有出兵援助。好在,去岁郑国终于结束了与宋国之间的长期敌对,而且今岁郑忽提出了伯天下之策和并力北近的方针,郑庄公这才下定决心经略北方。不然,陉邑不知道还得在这种孤立无援下坚持多久郑忽与井友在城守府前一同下车,井友引着郑忽向正堂走去。入堂,井友请郑忽上座,郑忽推辞不受,井友再请,郑忽再辞,井友三请,郑忽便不再推辞。“井氏英烈,吾慕之久矣今日得见,足慰平生”方坐定,郑忽便主动打开了话匣子。“世子谬赞矣”井友稍微谦虚了一句。“世子今日来陉,此陉人日夜殷勤期盼也,吾谨代陉人谢之”说完,再次向郑忽行礼,郑忽回礼道:“井大夫切莫多礼,陉本郑土,此吾之职责所及,吾不敢受大夫之谢”“世子所言极是,是臣失言了”郑忽的橄榄枝刚抛下,井友毫不犹豫的就接下了。这正是他想要的,不过,井友还是有些不放心“吾闻世子此来,为伐戎狄而来,陉人苦于戎狄久矣陉人闻世子大军至,无不拍手称庆,愿军久驻,以报家国之恨,只是不知世子是否可全陉人拳拳之意”“井大夫之意,吾知之矣吾已灭温,伐絺而有原、樊,祭大夫亦征州而据欑茅,苏子国十二邑已大定。内乱既弥,唯戎狄之属侵夺我北鄙之地,且怀贪厉之心,刻削王室,此吾父君之所忧也”“故自今而后,郑欲以举国之力北向,尊王室而攘戎狄,愿大夫知之”井友闻言大喜过望,忽又想起了父、祖当年的遗憾,一时间眼泪竟忍不住落了下来,感叹道:“若吾父及大夫泉下有知,可以无憾矣”随即,又正了正冠,极为严肃的起身,一揖及地,道:“陉人苦于戎狄,父子妻儿为其所虏,宗族子弟为其所绝,世子诚能助陉人复夷宗灭族之恨,陉人愿世世为郑谨守北疆之地,无怀贰主之心”郑忽回礼道:“家仇亦国之恨也,忽虽不佞,必不敢使陉人父子兄弟长恨于地下,且长者言父母之仇,弗与共天下也,愿灭戎狄以解陉人绵绵之恨”“世子高义,臣代陉人再谢之”二人就这样达成了协议,郑忽以助陉人攻伐戎狄,换取陉人对郑国的忠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回报,自然就得有付出。不过,对郑国来说,这个付出只是顺便的,何乐而不为就在此时,有城守府小吏来报,说祭仲大军马上就要入城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假道灭狄之计“见过世子”城守府正堂之外,祭仲当先对伫立门口的郑忽行礼道。“祭大夫多礼了”郑忽回礼,报以微笑。对于祭仲,至少在郑忽没有上位之前,待以殊礼,是十分必要的。“容吾为祭大夫引见”郑忽向祭仲示意身边的井友道:“此陉守井大夫讳友”之后又对井友介绍道:“此吾国之正卿祭大夫讳足”二人相互见礼,而后跟随着郑忽步入正堂。三人落座后,郑忽简单的向祭仲询问了一下州和欑茅二邑的一些情况。再之后,三人很快便切入正题。郑忽道:“草中戎、骊戎居狄之要,欲伐狄则必先过戎,戎狄相结,是我战多而功少,诎力而反受其害,兵法云: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久暴师则国用不足。”“今大军已出者十余日,若两伐之,是我弊之于三国,且久结兵祸,非国之利也”祭仲闻言表示赞同,井友暂时不知道郑忽想要表达什么,沉默不语“世子有何高见”祭仲问道。“不若借道于二戎以伐狄,反而灭之,可以免祸只是不知二戎之君可否假道于我”井友听到这里,算是彻底明白郑忽的打算了,他这是准备先集中兵力攻打狄人,反过来再攻打戎人。这个计策确实很妙,因为郑忽若是选择先攻打戎人,那么狄人来救援的可能性比较大。原因也很简单,草中戎和骊戎这两个部落,说句不好听,其实就是狄人的看门狗。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说戎狄的周边环境。郑忽最终目的台谷在后世所谓的晋城盆地内部。晋城盆地三面环山,东、南皆是太行山,西为原山。陉邑在太行以南的平原,台谷在太行以北的盆地内部。太行山成为隔绝南北的天然屏障。然而大自然的伟力不仅在于创造一些鬼斧神工,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象,更在于处处为生活在这片大自然的人和动物留下生机。晋城盆地在南方的生机就在原山,原山之上,有一条大河流经其中,名曰少水。少水过原山俯冲而下,在原山与太行山的交界处冲刷出一片平原。这片平原不仅是进入晋城盆地的通道,也是草中戎、骊戎逐牧而居的生息之地。当然了,进入晋城盆地的通道有很多,但是在南部,能供郑军大队人马进入只有这一条。晋城盆地中的狄人若是得知郑军大队人马攻打骊戎和草中戎,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猜到郑军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他们,从而出兵援助二戎打狗,主人心里肯定不高兴,但关键是,草中戎和骊戎这两条狗和狄人一心吗郑忽觉得这种可能不大,甚至是根本没有可能。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强者为尊,赤狄势大,二戎只能选择屈服。现在若是有扳倒狄人的机会,想必二戎肯定不愿错过。游牧民族背后捅刀子,拖后腿不仅是在农耕民族中间享有盛名,在他们的内部,也是心照不宣“世子多虑了,臣家尝居于北疆,知戎与狄其实一丘之貉”井友开始为郑忽介绍起了戎狄的一些情况。“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人,不识礼义,寡有廉耻,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其行,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虽父母妻子,亦敢加以刀兵,实非王化之民”“故而,以臣愚见,世子苟能遣人以卑辞厚赂遗之,二戎必愿假道于我”“善”得到井友的确认,郑忽心中也是相当高兴。不过,对于狄人内部的情况,郑忽还是不太清楚。“忽虽欲伐狄,然狄远,吾知之所不及也,井大夫可有教我”郑忽整了整衣冠,非常郑重的向井友请教道。井友回礼“唯”“北狄曰赤,因其尚赤衣故也”“赤狄分而有十五氏,其以潞氏为最,灭潞子国而有其地,因以称焉”“其后有皋落氏、廧咎如氏、甲氏、留吁氏、铎辰氏、祁氏、狐氏、蒲氏、楼烦氏、仇由氏、无终氏、鲜虞氏、肥氏、瞒氏。”“皋落氏又曰东山皋落氏,其分而有二,一在晋之东,一在邢之西。”“廧咎如氏在黎之南,卫之西,郑之北,世子所伐之台谷属焉,其势中上,以郑之强,亦足取焉”“甲氏居太岳之丘,留吁、铎辰依潞氏而居,祁、狐、蒲在晋之西,与白狄比邻而居,楼烦在狐氏之北,仇由在邢之西,无终在燕之西。”“鲜虞,白狄之别种,因迁于赤狄杂居,故属焉,与肥共在邢之北,瞒在齐之西北,邢之东南”郑忽听着也咋舌不已,原来赤狄内部竟然这么混乱。以前他只知道赤狄很强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