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m.xiaoshuodawang.com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身上的目光收回,郑忽扫了一眼殿内。公子伋赫然在列。而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郑忽当初的猜测是真的,卫宣公这只臭癞蛤蟆果然在公子伋将要成婚的前夕,将其打发了出去,准备自己做新郎。不然的话,公子伋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还好,郑忽已经将宣姜拐带走了,不然,历史还真的会按照原路前进。算算时间,此时宣姜应该已经被齿率人给救了出来,或许正在赶往长葛的路上也说不定。想到这里,郑忽就是一阵庆幸,丝毫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戴原谅帽的觉悟。实在是,在郑忽想来,即便自己不插手,宣姜也落不到公子伋手中,这是必然的。就像此时鲁国国君鲁桓公他老爹鲁惠公,不就是抢了儿子隐公的老婆,然后生下了桓公么鲁国这种周礼的大户尚且都有扒灰的事情存在,更别谈卫国了。话虽如此,但中国有句老话,叫,有奇淫者必有奇祸。郑忽或许将要收一对姐妹花不假,但此次的曲阜之行,作为始作俑者的他,会有可能全身而退吗s:推荐一本书,天堂派出所,故事挺新奇的,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顺便还可以调戏下作者,作者可是个大美女第一百九十七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几国虽然准备联合起来向郑国发难,但是表面上的和气还是要维持的。见郑庄公领着郑国群臣到来,齐国就不用说了,宋、鲁、蔡三国国君、卫世子以及天子使者虢公,纷纷起身向郑庄公打招呼。郑庄公也一一回礼,不敢有丝毫逾矩失礼之处。郑忽在郑庄公身后亦步亦趋,轮到蔡侯时,蔡侯一改方才初见时的冷颜,对郑忽很是热切。这让郑忽疑心四起,这蔡侯不知道憋着什么坏呢一圈行礼结束,诸侯各分主宾落座。周礼以爵论高低,殿中在列的诸侯,郑国的爵位最低,故而郑国敬陪末席。按理说,这没有什么不妥的,但很明显,郑国却是被人给算计了。因为郑国来的最晚,留给郑国君臣的就只有这么一个紧临殿门的坐席。要说这不是鲁国君臣故意为之,郑忽绝对是不信的。同样受此待遇的还有齐国,齐国的坐席和郑国的正好相对。方才郑忽进殿时,齐国君臣压根就没有入座。人呐,不患寡就患不均。齐国虽是侯爵,但无论在各方面,地位都是要比鲁蔡两国高的。鲁国就不说了,人家是东道主,居上位是应该的。但蔡国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要安排在齐国前面。对此,齐国君臣要是能服气了,那才是见鬼了呢而且,在排位之前,鲁国人竟然没有提前给齐国打声招呼,甚至通知赴宴也是最晚通知齐郑两国。这不是摆明了要给齐郑两国一个下马威吗齐国对此若是能够心甘情愿的服从鲁国的安排,那才是见了鬼呢郑国也是如此,这种明显的要给郑国难堪的事情,郑国君臣岂能接受其实,这样的座次安排,是公子翚一力操办的。鲁桓公见天子使者来,已经在心里偏向于宋蔡一方,故而他将臧哀伯打发去迎接郑齐两国国君。将宴会等一系列重要的事情交给了公子翚。公子翚对郑齐两国殊无好感,这样的安排也是在情理之中。问题是,鲁桓公对此并不知晓,在鲁桓公的心中,没必要一开始就搞得剑拔弩张。但,事情已经出了,鲁桓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然,他总不能重新排座次吧,那样的话,蔡国、宋国、天使岂会答应。这三方巴不得鲁国拼命得罪郑齐两国呢,只有这样,鲁国才能投向他们的怀抱之中。但问题在于,事关国家威严,郑齐两国不可能就这么认了。“齐侯、郑伯何不入座”身为东道主的鲁桓公,在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招呼道。郑庄公、齐侯皆是冷笑一声,并不答话。于是,鲁桓公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端坐于上首的天使虢公。虢公自然知道鲁国的安排有失妥当。他此来是为郑国而来,并不想多生枝节。于是,他为鲁桓公打圆场道:“齐侯,郑伯,此事鲁侯却是考虑不周,还望二位君侯能原谅一二,寡人在此代鲁侯向二位君侯赔罪了”说完,起身分别向齐侯和郑庄公行了一礼。郑庄公和齐侯见状,也不好再过分深究。虢公虽然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但他毕竟代表着天子脸面,有他赔礼,郑庄公和齐侯多少还是要给些面子的。就这样,郑庄公和齐侯在回礼之后,低沉着脸,心不甘情不愿的坐到了鲁国安排的坐席之上。鲁桓公见二国没有出太大的幺蛾子,心里微松了一口气,向虢公投了一个感激的眼神。同时,对公子翚也隐隐有些不满。这样的大事,岂能凭私下的愁怨瞎来。若是今天没有天使在,他这个鲁侯一准会被搞的下不来台。届时,他不仅要丢面子,而且还理亏,即便二国发兵攻打鲁国,那也是名正言顺。“虢公之言甚是,今日却是寡人失礼了,得罪之处还望齐侯、郑伯多多包涵,寡人谨以此樽向二位君侯谢罪”说完,端其酒樽,一饮而尽。郑庄公和齐侯的面色这才稍缓。鲁侯既然服软了,那就没必要再紧抓着不放,大国国君的气度还是要有的。几大国君列席,郑忽自然没有资格落座,事实上,殿中除了公子伋代替其父,因而有座位外,其他人除了国君,就只能站立在自家君主身后。一段小插曲结束之后,宴会很快便开始了。所有人都是为郑蔡纠纷而来,但是却都心照不宣的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鲁桓公将用于祭祀宗庙山川的万舞搬上大殿,为在场的诸侯助兴。万舞先武后文。实际上所谓的万舞就是兼武文二舞而称之为万。武舞,舞干戚,文舞,舞羽旄。整个场面盛大华丽,非一般乐舞所能比。诗经中就曾描绘过在卫国宫廷中举行的万舞场面。“硕人俣俣yu,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yuè,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短短两句,即突出了武舞时,舞师的雄壮勇猛,文舞时,舞师的雍容优雅、风度翩翩。鲁国作为礼乐制度仅次于周王室的正宗,万舞的水平自然不在卫国之下。事实上,这也是鲁国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唯一可惜的是,这是阉割版的万舞。因为鲁国是诸侯,诸侯只能用六佾,唯有天子才有资格用八佾,也就是满血版的万舞。不过,这也足够让人瞧的如痴如醉了。至少在坐的几位诸侯都是颔首不已,喝彩声不绝。也就郑庄公不动声色,郑忽也是撇撇嘴,兴趣缺缺。乐舞这种高级的娱乐享受,在郑忽眼里,也就那回事。谈不上反感,更谈不上欣赏。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懂得如何欣赏。很明显,郑忽对于乐舞,并不热爱。所以,有这种表现也是意料之中。而郑庄公则是心里装着事呢,作为一个老辣的政治家,他自然能看出,这是暴风雨前宁静。真正的较量即将正式拉开。事涉郑国,而且连天子都亲自下场了,想要轻轻松松的过关,可能性不是太大。所以,他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去欣赏所谓的乐舞。第一百九十八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续一场精彩的万舞表演缓缓落下帷幕,在座的诸侯以及士卿大夫皆是如醉如痴,表演结束后很久才回过神来,颇有一种游于天帝宫中,见仙人广乐而九奏万舞的感觉。就连久处王畿之内,深受周王室礼乐影响的虢公,见此万舞,也不由自主的在心理感叹道:“鲁道广而有序,乐而不淫,真礼乐之国也,周公之风韵可观矣”这个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了。要知道虢公可不是简单人物,他是南虢国畿内之封的国君,当初周王室还没有和曲沃闹掰之前,就是他领兵助曲沃伐翼,后来,晋哀侯初即位,又是他帅师助翼,击退了曲沃的军队。此人不但领兵能力极强,是此时成周仅有的帅才,文治水平也是杠杠的,从平王时期,周人就属意他,希望他能代郑庄公执政。就这样一位允文允武的人才都如此感叹,鲁国万舞的水平由此可见一斑。话虽如此,但郑庄公和郑忽对于这场万舞表演却是味同嚼蜡。郑忽就不说了,见惯了太多娱乐活动的他,对这玩意实在提不起兴趣。但郑庄公就不同了,讲道理,此时的娱乐活动缺乏,几乎每一个贵族对于乐舞都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而且极为精通。郑庄公自然也不例外。而他之所以心不在焉的原因,无非是在考虑若几国在这场宴会中突然发难,他该如何应对虽然在赴宴之前,他已经将打探消息的事情安排了下去,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几国不会在这场宴会之中发难。这样他才有腾挪转换的空间,问题是万一呢老辣的政治家,就没有一个是乐观主义者,他们从来都是用乐观的话语激励别人,而自己却在私底下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通盘考虑,并找出应对方案。毫无疑问,郑庄公就是这样的政治家。“鲁之万舞如何”鲁桓公傲娇的向在场的众人问道。于是,称赞之声四起,一时之间,整个大殿中的喝彩之声不绝。就连鲁国的老对头齐国,在这个问题上都挑不出刺,亦出言褒赞。郑国也不例外。郑庄公虽然心里有事,但表面上的功夫却作的很到位。任谁也猜不出他心中所想。而郑忽及郑国群臣亦不吝溢美之词。总之,吹捧呗,谁不会趁着满殿的称赞之声,宴会的气氛进入了高潮。余影未断的万舞表演,在得到殿中士卿一致称赞的情况下,也迅速拉近着各国之间的关系。虽然这只是暂时的,但共同的爱好兴趣和对事物大同小异的评价,最容易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熟络起来。万舞便起到了这种润滑剂的作用。“今日诸位君侯皆毕集于曲阜,寡人有幸瞻仰诸位君侯风采,此诚寡人尝汲汲以求也,幸甚至哉,谨以此樽,祝诸位君侯永享国祚,社稷常佑,代代不绝,永永以至无穷”有王权加持的虢公林父,自然很容易就成为这场宴会的主角。吉祥话说起来反正也不要钱,不说白不说。而且话说的这么好听,没人会傻到去公然唱反调。宋公、蔡侯再加上鲁侯,更是与虢公一唱一和。在对虢公极尽吹捧的同时,不忘向天子表忠心。郑忽看的是撇嘴不已。殿中在列的诸侯,也就除了卫、蔡两国还尊天子,听奉天子召令外,其他也就呵呵了。宋国就不说了,根本就不带天子玩。鲁国,其实和王室的关系比之于宋国和王室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去。不要以为鲁国是周公的后代,仅次于王室的礼乐正宗,就能和王室尿到一个壶里去。实际上,早在宗周宣王时期,鲁国就和王室的关系闹僵了。这事说起来也是宣王的手伸的太长。当时在位的鲁武公有俩嫡子,长曰括,少曰戏。鲁武公带这俩儿子前去宗周朝王,也不知道宣王犯了什么癔症,还是戏给宣王灌了什么迷魂汤。反正宣王就疯狂的喜欢上了戏,以至于到了非得立戏为鲁太子不可的地步。就连仲山父的劝谏也不听。最后,宣王手握王权亲自下场,逼的鲁武公只能废长立幼。戏最终得立,也就是后来的鲁懿公,戏兄括也默认这个事实。讲道理,这事到此也就结束了。毕竟最大的受害者括都没反对。但问题是,老子服了,儿子不服啊括子伯御与鲁人攻杀懿公。宣王闻而大怒,亲帅师伐鲁,杀伯御。宣王的这一举动可算捅了马蜂窝,不单列国因此而离心,鲁人也不干了。本来就轮不到懿公继位,宣王硬是把懿公扶上台,鲁人普遍不满,才会和伯御一道攻杀懿公。现在宣公又杀伯御,鲁人心中的怨恨就不必说了。奈何宣王兵盛,鲁人不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这也因此埋下了鲁人和王室的对立的种子。像王室东迁时,鲁国理都没理,平王与携王争立时,鲁国也没参合。爱咋咋地吧周王室爱怎么玩,那是他的事,和鲁国无干。这就是此时鲁国对于王室的态度。也就维持通使聘问,其他的,鲁国一概不管。像历史上桓王伐郑,宁愿找陈国这个外人来帮忙,也没找当时的大国、自家人鲁国来壮势,周鲁的关系可见一般。换句话讲,即便桓王命令鲁国帅师伐郑,鲁国还真不一定会搭理他,所以,桓王怎么可能会自取其辱而现在鲁侯、宋公以及蔡侯之所以会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