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晋国周边最强势力的倨傲。曲沃武公又不傻,现在正是需要这些人大力协助的时候,他自然不可能表现出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能伸能屈才是正道。况且,态度问题而已,没什么紧要的。登上郑忽悬赏令的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屈辱他都忍过来了,还会在乎这点小问题只要能找郑忽报仇,曲沃武公现在什么都可以忍。虢公、虞公、魏伯、芮伯却是暗暗撇了撇嘴,谁不知道若是联合起来攻打郑忽,受益最大的是你姬称,你当然赞同了。你若是不赞同,那才是真见了鬼呢话虽这样说,但是他们四君前来少梁不就是为了联合起来讨伐郑忽的吗反对,那是不可能“梁伯所言极是,郑忽其罪不可赦也”魏伯、芮伯、虞公和虢公先后表态支持道。没说的,必须要狠狠打击郑忽的嚣张气焰。不然,他们这些国家的生存都是问题。尤其是等郑忽缓过神来之后。郑忽先后灭掉了冀、耿、郇、贾、杨、霍六国,将晋侯也完全给架空了,谁能保证郑忽没有打他们国家的主意没有人能保证的了既然没有人能保证的了,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就是干第三百二十章 担忧与应对虢、虞、魏、芮四国国君大张旗鼓的进驻于梁国国都少梁城。这样的事怎么可能能逃过郑忽的耳目。知道是知道了,郑忽也并不畏惧五国的联合,但是郑忽却是多少有些担忧。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别看他诛灭曲沃,在前不久又灭掉了贾、杨、霍三国,在别人眼中,他的威势正盛。但问题是,在这种威势后面其实暗藏着危机。陉庭一战,他的精锐死伤过半,可以说元气大伤。他现在手中的兵力,翼人有三百乘,郇、冀、耿三地有二百乘,再加上陉庭的百五十乘,总共也就六百五十余乘的样子。算起来,兵马确实是不少。但别忘了,新定的土地也多啊,除了曲沃原先控制的城邑,还有不久前才诛灭的贾、杨、霍三地。不能说所有新定的城邑都要派兵把守,但是重要的地方还是需要一些兵力的。比如曲沃,比如贾、杨、霍三国原先的国都等等。这样,他手中的力量就分散了。而这也正是他所担心的讲实在的,若是贾、杨、霍三国没有前来找他还兵,他还真没有想要在此时就把三国给灭掉。只能说,郑忽灭掉三国,实属无奈之举。没办法,人家前来索要,你不给,必然要翻脸。一旦翻脸,那么像此时齐聚少梁城的或许就不是五国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郑忽面临的压力更大。要怪只能怪三国不识时务吧一只绵羊却想从老虎的口中夺食,最终的结果只能沦为老虎的盘中餐。三国是灭掉了,却分走了郑忽一部分兵力。如果五国能在一年之后再次攻打郑忽,局面就完全不同了。现在主要是没有喘口气的机会。而且,真正算的上郑忽嫡系的只有陉庭士卒,郇、冀、耿三地士卒和翼人归在郑忽的手下,也不过半年多的时间。不能说没有向心力,只能说向心力不是太强。平常或许看不出来什么,一个不慎,小败于五国联军,就足以出现某些不可预料的情况。这就是而今潜藏在威势之下真正的危机所在。不过,现在担心也没用了。事到临头,不行也得行,硬着头皮上吧。况且,郑忽也不是一点优势也没有。郑忽一方的向心力谈不上太强不假,但五国联军的向心力只会更弱,绝对不会比郑忽一方强。这是肯定的。从古至今,只要是多国联军,各怀鬼胎的永远是最多的。若说能够一条心的多国联军,那是极少的。历史上,战国时期,合纵伐秦的次数,不可谓不多,但却是建功少而失利多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的短期利害是不同的。像公孙衍主持合纵的时候,声势不可谓不大,次数不可谓不多。但数次合纵皆以失败告终。最成功的一次,也不过攻到了函谷关脚下而已。其余的时候,比较热切响应合纵的也就韩赵魏三国而已。其他的如燕、楚、齐三国,燕、齐与秦国较远,不认为秦国能威胁到他们。当时的楚国,力量也尚算强大,对合纵的兴致不算太高。就是韩赵魏三国,其实也是各怀鬼胎。同为三晋,也想争个高低,都想做三晋的带头大哥。想要借秦国削弱其他两国的实力。总之,国与国之间,尤其是相邻的国家之间,还是以邻为壑的多。郑忽就不相信,虢、虞、魏、芮、梁五国能够一条心。而这就是郑忽的机会所在。各个击破永远是对付多国联合最好的方法之一。在这个时候,外交活动一定要搞起来。于是,郑忽在得到消息不久,便召集自己的亲信前来议事。诛灭大部分翼城世卿之后的这半年时间,郑忽通过提拔下层有能力的官吏,安插自己人的方式,笼络了一大批人。而在这些人中,以赵公明的职位最高。赵氏也借着郑忽的这阵春风,出仕的人数大为增加,可以说是鸡犬升天。郑忽自然不可能让赵氏一家独大。怀宗九姓中仅存的倗氏一家,也被郑忽提拨重用,加上郑忽的自己人,下层的能吏等等,翼城的官吏构成是比较均衡的。郑忽信任的自己人基本上都被安插在重要的位置上,而残存的晋国宗室全部都被郑忽尊以高位,实际上却不任事。总而言之,翼城依旧是郑忽的耳目遍布全城。“吾闻虢公、虞公、魏伯、芮伯应梁伯之邀,而共聚于少梁,欲以伐我,为之奈何”郑忽自然是先要询问众人的意见,看看众人有什么说道没有而且郑忽之所以没有将这件事直接在朝堂上宣布,其实还是存了一些其他的心思的。他现在在翼城的亲信确实不少,但是究竟能有多少人真正值得信任,郑忽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的。所以,他不介意通过这件事来考验考验众人,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向着他的。如果说,这次讨论之后,有人会和梁伯或者曲沃武公私通,郑忽是一点也不意外。他就是想借着这次的危机将一些投机分子给过滤掉。按理来说,翼城残存的宗室中,对他不满的人更多,他为何不借此机会将晋国的宗室全部剪灭只能说现在时机未到罢了,晋国宗室多少还是有点用处的。至少能起到遮羞布的作用。万一哪天和其他国家打嘴炮,郑忽也能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是奉了先君遗命,匡扶幼主不是若是把晋国的宗室全给灭了,打嘴炮都不好开口。先君总不可能让郑忽灭晋国宗室吧全天下也没有这样的遗命,即便是真有,说出来也没人相信。是以,郑忽现在的打算是先从这段时间投靠他的人中甄别出来一些心怀不轨的投机分子,好好肃清一下,也方便他未来窃晋,在消除隐患的同时,若能再给五国来个战略战术上的欺骗,那郑忽就更满意了若是不能,清除一下潜在的隐患也是好的。第三百二十一章 虢公退盟“外臣见过虢公”虢公刚从少梁返回没多久,便在虢国的大殿中接见了郑忽派遣而来的使者,倗无存。也就是怀宗九姓仅剩的一家,倗氏一族的家主。当然了,倗无存是打着晋侯的旗号出使的。这是肯定的。郑忽派遣的所有使者都是打着晋侯的旗号出使的。而这些使者在实际上是代表谁的意志,各人都是心知肚明。“不知晋使何故至寡人之国”简单的寒暄之后,虢公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疑惑道。作为不止一次和郑忽打过交道,并且还被郑忽出言威胁过的国君。虢公不敢说对郑忽了解的极为透彻,但说略知一二,还是恰当的。若无要紧事,郑忽会遣使到虢国来见他怎么可能周公曾经评价郑伯,言其惨刻少恩。在虢公看来,不止郑伯,郑忽也是一样的。父子二人俱是豺狼资性,不得志则已,得志必有凌上之心。像郑忽当初还未像现在这般得志于晋国之时,就敢出言羞辱他,而后又驱逐天使,再后公然与天子交战。而今整个晋国已在其掌握之中,虢公可不相信郑忽遣使是来和虢国建立友好关系之类的。联想到刚结束不久的少梁盟会,如此大张旗鼓的五国国君相会,郑忽必然已经得到消息了。这样推算下来,郑忽的目的便不难猜测了。“曲沃自逆臣成师以来,侵夺晋国,殆行无道,今我晋国赖祖宗社稷之灵,执政忽及诸卿之力,灭曲沃而全晋,复文侯之业,光唐叔之德,可谓光美矣”“虢公为天王卿士,故而寡君遣外臣前来,请虢公上奏天王,告之以成功”倗无存肯定不会直接将目的表露出来。谈判中直接将目的表露出来,就等于把主动权拱手让人,除了被人拿捏之外,再无一点益处。而且来说,倗无存拿出来的这个理由,除了在时间上稍迟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晋国统一这样的大喜事,不告诉天子怎么能行虽然天子应该已经知道了,但是不向天子禀告一声,能称得上尊重吗这是个态度问题。而且,晋侯年纪太小,入周朝见天子不太合适,万一闹出笑话,不但有损晋国国威,更是对天子的不尊重。郑忽则和天子有隙,去朝见只会引得天子更加不快。所以,找其他诸侯代为禀报,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谁也挑不出毛病来不过,问题在于虢公还真不能答应。除非他退出之前的五国联合。倗无存提出的要求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对于虢公来说,就是一大坑。代为向天子禀报晋国统一,言下之意,就代表他虢公是承认翼城而非曲沃是晋国的正宗,这和之前在少梁时,五国国君默认曲沃是晋国正宗是像违背的。一旦他答应下来,那么,就意味着他自动退出五国联合。翼城和曲沃哪一个是晋国正宗的问题,是五国联合的基石。承认翼城是晋国正宗,等战胜郑忽之后,还怎么向晋侯生下手杀了晋侯生,那不就是在向天下人表明,五国不是什么诛暴讨逆义师,而是肆行暴虐的无道之师吗五国出兵,不战胜就罢了,一旦战胜郑忽,最终入翼,晋侯生是必死的。这是五国国君都心照不宣的。是以,虢公还真不能答应倗无存的这个请求。若是不答应吧,还真得找个像样的理由出来。贸然拒绝,传出去,天下人能不笑话他吗况且他虢公现在不止是虢国国君,还是天子卿士,一举一动不仅代表虢国,更代表着天子,失礼的事情他可不能做。扯块遮羞布是很有必要的但说句实在的,这拒绝的理由还真太好找。倗无存若是直接请求他退出五国联合,他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拒绝。但偏偏,倗无存找了个极为刁钻的理由。搞得他拒绝也不是,不拒绝也不是他是天子卿士,他有掌奏王命和通传诸侯下情给天子的职责。翼城是天子公认的晋国正宗,现在翼城统一晋国了,想让他这个天子卿士代为上奏天子,他若是拒绝了,那就是他没有履行好职责,在天下人眼中,他就是失职的。不仅如此,他的一举一动还会被理解为天子的意志。他若是今天拒绝了倗无存的请求,明天估计天下人就开始议论说天子为政不平,翼城是晋国正宗,而天子却不愿意承认翼城的正宗地位。这样一来,列国诸侯,哪一个不对天子心存怨念成周王室仅存的威严,立马就会丧失殆尽。虢公可不想成为周王室的罪人。这顶帽子太大了,他若是戴上这顶帽子,别说是他活着,就是等他死了,也怕是难翻身了。他自己都过不了自己心里这关。想到这里,虢公的心里其实已经有点松动了,对五国联合攻打郑忽,也不是那么热切了。他与其他四国国君不一样,有些事情其他四国国君能做,他还真不能做。不过,若是不和四国联合起来攻打郑忽吧,虢公也担心万一郑忽对虢国心存不轨怎么办他若是在此时背盟,那就相当于和其他四国翻脸。郑忽若是哪天起兵攻打虢国,其他四国估计是不会伸出援助之手了以虢国一国之力,对上郑忽,战胜的可能性太小,太小见虢公沉默了好一会,倗无存像是知道虢公心中所想似的,对虢公再拜,而后道:“外臣此来,非止此一事也,苟虢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