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m.xiaoshuodawang.com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

令,其他族人能不为宗族的生存感到担忧吗肯定不能毫无疑问,郑忽相对晋国来说,就是那个外人。是以,他想要聚拢晋国人心,其实要比曲沃难的多。而且,他不仅要聚拢人心,还要慢慢的淡化晋国上下心中的晋国概念。开始慢慢的让晋人接受郑国,至少不反感郑国,进而渐渐的能够站在郑国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当然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一步一步的改变。像郑忽的下一步计划,就是促成晋国和郑国的结盟。想要慢慢的融合在一起,结盟是必须的,而且还只是融合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接下来两国士卒一起作战,两国商人互通有无,甚至是鼓励郑人入晋,鼓励晋人入郑,跨国婚姻等等。融合是最好的将对方吞掉的方法。我诸夏民族能历时五千年而长盛不衰,融合二字可以说真正的精髓所在。像欧陆,只知道野蛮的对抗、杀戮和征服,即便是进入信息时代,依旧是割裂的。郑忽身为晋国的执政卿,又是郑国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自然要发挥好他的纽带作用。在下一个阶段,他会更多的让晋、郑两个国家接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两国国人以及士卿。偏袒只会让两国渐行渐远。不止他会这么做,他也会建议他老爹郑庄公也这么做。就像现在,他正在给他老爹写信。在信中,他提到希望能够将翼城残留的,被他边缘化的一部分晋国公室,以及贾、杨、霍三国的公室贵戚,送到郑国,量才授予官,允许他们参与政事,对待他们像对待郑国士卿一样,一视同仁当然了,这只是信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则是他请求他老爹派遣一些底层官吏过来,帮他打理晋国。晋国和贾、杨、霍三国的上层贵族,自然要发挥表率作用。无论他们愿不愿意,这已经不是他们能说的算的了。郑忽这么做,在压榨他们的剩余价值的同时,也是在清除隐患。这些公室在之前的变乱中都没有被杀掉,现在晋国一统,纷争已经结束,贸然处理掉,郑忽怕会惹的人心惶惶,对刚稳固下来的统一局面不利。留在原地吧,郑忽又怕这些人不老实,尤其是晋国的公族,现在晋侯生还小,这些人说不定是在暂时隐忍。等晋侯生再长大一点,谁也无法保证这些人不会去蛊惑晋侯生。郑忽总不能天天去监视着这些人吧。他能监视晋侯生不假。但曹操监视献帝,还闹了一出衣带诏呢所以,有时候这些事情是防不胜防的。与其千日防贼,还不如直接掘了他们的根,让他们去郑国做个无根浮萍。这样还能推动郑、晋之间的融合,何乐而不为总之,接下来,郑忽会想方设法的竭力消除晋郑融合的障碍。而且还是要尽快消除。毕竟还有五六年的时间,他老爹就要挂了。也就是说,再过五六年,他就必须要回国继位。届时,他就无法在坐镇晋国了。晋国并入郑国的事情必须在这五六年内完成,不然,谁知道会不会有意外状况发生。不止晋国国内,列国之间的因素也要考虑到。他之所以会让倗无存带话给虢公,让虢公请求天子为他背书,不仅是为了瓦解五国联合,也有推动晋郑融合的考虑在内。一旦有了天子的权力背书,他在晋国也算是扯了天子的虎皮。若是小子侯还在位的时候,这最多算个荣誉罢了。但现在晋侯生在位,天子的这个虎皮就相当有价值了。因为晋侯生现在在晋人心中并没有太大的威权。郑忽身为执政不假,但让人看起来总有一种是自封的感觉。虽然这确实是事实。但是郑忽可不想承认这个事实。若有了天子的背书,他的执政的合法性就得到了确认。无论是晋人还是列国,都在这个问题上挑不出毛病。他在晋国所做的一切就变的顺理成章。只是现在不知道的是,为什么这么久了,天子那边还是一点回应没有。郑忽知道天子对他不怎么待见,但是这种事,有了虢公的劝说,加上天子而今的处境,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才是啊难不成天子又钻牛角尖了郑忽也不清楚,只能在等等了。若是天子拒绝,虢公肯定会让人传个信。这是肯定的。如果真被拒绝了,郑忽也只能在换个其他方法了,总之,天子必须要他的权力给背书。第三百二十九章 还是靠自己“世子”郑忽给他老爹写的信还没送出去,郑国的使者便已经到了他面前。只能说还真是巧了。就是不知道他老爹是不是也想和他谈谈晋、郑之间的问题。如果是的话,那么他们父子二人还真是心有灵犀。接着使者手中的书简,郑忽默默的看了起来。看完之后,郑忽嘴角勾起了一丝微笑。不得不说,他老爹这次玩的真是很大。信中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和他讲述了,去齐国的一些事情。重点提到了齐郑两国达成的秘密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齐国允许郑国在适当的时机吞并晋国,并给予必要的支持。但这可不是无条件的,齐国开出的价码也不小。齐国要求郑国出兵助其灭纪。这第一条。第二条,齐鲁之间的小国,比如谭国、杞国、牟国、遂国,郑国必须承认齐国对这些国家有管辖权。其实,就相当郑国承认未来齐国吞并这些国家是合法的。第三条,未来齐国如果和鲁国发生战争,郑国绝对不能够支持鲁国。同样的,未来如果郑国和宋国发生战争,齐国也不会和宋国联合。主要的就是这三条,其他的还有一些小的条款。当然了,盟约的内容其实没这么露骨,讲比较含蓄,也比较道貌岸然。但是掰开了来说,就是这么个意思。总的来说,在这份盟约中,郑国还是有点吃亏的。比如说,在合适的时机,允许郑国吞并晋国。但什么时机合适这个或许就不是郑国一家说的算了吧这个时机还得得到齐国的同意,才能算合适。而郑国出兵帮助齐国灭纪国,却是随叫随到。这么一来,这就存在一个漏洞,那就是万一郑国帮助齐国灭了纪国之后,等到郑国想要吞并晋国的时候,齐国不答应,或者说,一直以时机不合适为由拖着该怎么办而且,一旦郑国想要强行吞并晋国,齐国也可以以时机不合适拒绝提供帮助。虽然这是假设,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发生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真正的友谊。郑国和齐国现在是好基友不假,但郑齐之间的好基友关系是建立在,一来两国并不接壤,没有土地之争,二来,两国都有强大的敌人,齐有纪、鲁,郑有宋国,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齐郑的国力相差不大,郑国稍强一些。若是等郑国吞并了晋国,实力肯定大涨,中原的平衡局势也会被打破,齐国吞并纪国也不一定会赶得上郑国的国力。届时,郑、齐之间联盟破裂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是郑忽的看法。像第二条、第三条,很明显就是齐国已经有了赶超郑国的心。就是不知道未来,两国的国力会不会处在一个差不多的位置上。即便能够做到这一点,未来郑国和齐国之间关系破裂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因为未来一定是争霸战,这是必经的一个阶段,谁不想做霸主呢像郑忽现在窃夺晋国,拼命扩大郑国的土地,不就是为了以后的争霸做准备吗他老爹郑庄公做梦都想搞个霸主当当。当初在灭掉戴国时,他老爹的野心就已经表露无疑了。只不过,现在列国很多的国君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卫国、陈国偏于自安、鲁国只想解除来自齐国的威胁,而宋国则是想搞死郑国。当今的这几个中原大国都是这么一副德行,其他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这也是历史上这几个国家迅速衰落下去的原因。而历史上郑国之所以会衰落则是因为郑忽兄弟四个争位的内乱。讲道理,若是没有那场内乱,原主和公子突任何一个上位,郑国都很难衰落成那个样。时也,命也其实郑忽和郑庄公的这套争霸思想还不算走在时代的前列。若说真正走在这个时代前列的,在列国中只有一家,那就是楚国。楚国现在已经在为自己称王做准备了。如今楚国周边的小国都是要向楚国上贡的,就像其他国家向周王室上贡一样,俨然是要甩开周王室,甩开所谓的天命,另立一个小朝廷。在这一点上,别说是郑国,其他国家没有一个比的上楚国的。此时,敢连天命也不当回事的,也就楚国一家而已。玩到这一步,楚国还不过瘾。若是历史没出错的话,从明年开始,楚国便会攻打随国。江汉之国,随为大嘛打败了随国,就会有更多的小国依附楚国。众星拱月一般,其野心暴露无疑。而且在历史上,楚国干败随国之后,让随侯请求当今天子晋升楚国爵位,天子不许,然后楚国连面子上的功夫也不做了,直接自立为王。与之相比,郑忽是远远不如。即便等到郑忽继位了,也不敢这么玩。不过,楚国虽然算是时代先锋,但是暂时还不会和郑国发生冲突。郑国就是吞并了晋国,楚国也不会搭理。倒是齐国,可能会有摇摆。虽然会有摇摆,应该不至于到翻脸的地步。郑忽觉得他老爹不至于看不出齐国耍的一些小心眼。总之,问题应该不是太大。毕竟现在老齐侯还在呢,背信的事情应该是不会做的。老齐侯这个人做事还是比较讲究的。既然他开出了这么大的价码,实质上就是不反对郑国吞并晋国的。耍个小心眼,估计有郑国势大,提防突发状况的考虑在内。若是郑忽的大舅哥上位,盟约或许就要打个问号了不管怎么说,吞并晋国的事情还是得靠自己。齐国的支持只是个辅助而已。什么状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预料不到的情况多的是。郑忽向来是个聪明人,一些舍本逐末的傻事,他是不会去干的。让信使将他的书简带走之后,他心里更加坚定了要加快郑、晋融合的决心。虽然齐国应该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但外力终究不如自家靠得住。这没什么好说的。第三百三十章 四国言和“梁伯”“魏伯”“芮伯”耿邑,原来的耿国大殿中,郑忽一一向三国国君见礼。郑忽之所以会出现在耿邑,那是因为他是在陪同晋侯生和三国国君相会。郑忽上次率兵诛杀了曲沃武公之后,曾经派遣使者向三国说明情况。其实就是赤裸裸的震慑。三国国君还真被郑忽给吓住了,遣使乞求宽恕。而后郑忽提出晋侯想要和三国国君在耿邑相会,以释前嫌。三国国君接到消息之后,哪敢不答应。晋国兵锋正盛,郑忽又威名在外,连续灭了六个国家。梁伯、芮伯、魏伯还真怕郑忽出兵攻打他们。况且郑忽也算比较有诚意,将地点定在耿邑,耿邑距离梁国不过一山之隔而已,梁伯、魏伯和芮伯也算稍稍安心一些。总之,不来,他们是不敢的,害怕被郑忽找到借口。要知道三国联军几乎是全军覆灭。他们哪还有再和郑忽战一场的信心之前是五国联合,虽然到最后只有三国出兵。但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强大的梁国已经伤了元气。帮了曲沃两次,梁国出了两百余乘的兵马,最后,这两百余乘的兵马几乎没有逃回梁国的。梁伯现在真的是怕了。而且现在曲沃武公和狐突已死,他实在也没必要再硬撑着了。像曲沃武公和狐突活着的时候,不断的在他面前夸大郑忽的威胁。这一点他也认同,不止他认同,芮伯、魏伯也认同。但问题是,根本打不过,继续打下去,只会让自家灭亡的更快一点。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先和郑忽接触接触,万一郑忽不是曲沃武公和狐突说的那种人呢说不定其中有什么误会呢三国国君在这个时候是存了一些侥幸之心的。这种心态的转变其实也很正常。打不过,又没见过面,彼此也不是太熟悉,还不能让人心存一些幻想吗而郑忽其实这次,还真没存什么歹念。真的只是单纯的想要和三国和平相处。因为现在的晋国急需休养生息。至于未来会不会和三国再起冲突,那就是未来的事情了。郑忽从来都不是个什么懂得以德报怨

小说大王【m.xiaoshuodawang.com】第一时间更新《郑王天下》最新章节。